北大校長的“化學之歌”:里外不是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0-20 17:25:41
導語:如果歌詞爛一點,多少算作水平問題。如果明知“不好”,卻想“流傳”,簡直就給自己堵了后路。
經濟觀察網 高初建/文 近日,一首據說是由北大校長周其鳳作詞的《化學是你
化學是我》歌曲出現在網絡上。從有關的采訪報道看,此歌的詞作者確實是周其鳳校長,是周校長應學生請求,為“化學年音樂會”而作。這就有點意思了。
大學校長為本校創作歌曲,尤其是“出于關愛學生,和學生積極交流的目的”而創作歌曲,很親善,很以人為本。這個出發點,或者說創作動機基本上沒有問題,甚至可以給予一些肯定,給予一些掌聲。
為什么說“基本”沒問題?為什么只給“一些”肯定和掌聲?因為,做事情要講究動機和效果的統一,僅有良好的愿望,只是做事情的開始部分。假如“愿望”后面的工作不靠譜,不著調,結果可能是南轅北轍,適得其反。比如這次周校長的大作在網上一流傳,立刻引發網友爭議。有人說,周校長的詞作“樸實,很愛,讓人會心一笑”,我以為那是很客氣的說法,是給校長大人留面子。更多的網友認為,周校長的詞作語言太過直白,沒有美感。而在我看來,何止是沒有美感?聽聽那歌詞,“父母生下生下的你我
lalala是化學過程的結果,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統 lalala是化學過程的場所”,這叫什么玩意兒?
百年北大,人才濟濟。能夠賦詩填詞者,車載斗量。前輩之中的劉師培、黃侃、劉半農、周作人等古文舊學底子極深的教授就不必說了,像吳梅那樣專業研究
“曲史”的高人也不必提了,就連喝了不少“洋墨水”的胡適、傅斯年他們,要寫歌詞也不至于把生孩子和化學過程聯系起來。即使是今天,北大仍有許多能寫出一手漂亮詩詞的人。我知道,李零教授的舊體詩詞就很有功力,教地理的唐曉峰教授寫新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島還沒出名的時代。再說校長,作為北大第一任校長的蔡元培留下的詩作不多,手邊能找到幾首。“養兵千日知何用?大敵當前喑無聲。
汝輩尚容說威信,十重顏甲對蒼生。“ “幾多恩怨爭牛李,有數人才走越胡。
顧犬補牢猶未晚,祗今誰是藺相如?“這是他贈給魯迅的兩首七絕,其意境,文采,氣魄,以及對典故的熟練運用,我以為是周校長們應該好好學習的。
如人所知,周其鳳校長專業是學化學的,因此有人以為,用一首歌詞去苛求他,未免不太厚道。但如果按當年蔡元培老校長提倡的美育教育理論,學理科、學工科的人,完全可以也完全應該能夠把文章寫好,包括能夠把歌詞寫得動聽感人,而不是“雷人“。老一輩的科學家們,比如竺可楨、茅以升、李四光、梁思成等等,學問大,文筆也好。”天塹茫茫連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橋?安橋豈是干戈事,同軌同文無浪潮。“這首《別錢塘》是茅以升先生寫的,一個學橋梁建筑的人能寫出這樣的詩,憑什么學化學的人寫出來的東西差距就那么大?
我冒昧評論周其鳳校長的歌詞,并不完全在于歌詞本身的文學價值。而是因為,有報道說,周其鳳稱
“寫這首歌是被學生們逼的”,但“語文學得也不好,不會寫詩,更不會寫歌……所以很勉強……但希望大家喜歡這首歌,幫著我給它流傳起來”。如果這些話真的是周校長說的,我以為大大的不妥。“語文學的不好”,可能是自謙,可能是事實。但那是學生時候的事,如今當了校長,繼續強調這個,對化學系,或者物理系、數學系的同學們會起一種什么作用?難道讓同學們說,校長的語文都不怎么樣,我們寫不出像樣的東西也算不了什么?特別讓人不解的是,既然承認“語文不好”,
“更不會寫歌”,卻又囑咐“下面”,“
希望大家喜歡這首歌,幫著我給它流傳起來”。這可有點過了。不論誰寫的歌,如果歌詞爛一點,多少算作水平問題,總有努力改進的余地。如果明知“不好”,卻想“流傳”,簡直就給自己堵了后路。這讓人怎么說呢?是濫竽充數、以次充好?是魚目混珠、學術造假?還是以為當了校長,就無所不能,隨便寫點什么都是黃鐘大呂,精彩曼妙?
依我愚見,《化學是你
化學是我》這歌的事情就到此為止,用音樂方面的話說就是畫個休止符,該搞化學的搞化學,該抓教育的抓教育。如若還有人在周校長面前說這歌一定能流傳,那必然是別有所圖,必然搞的你不是你,我不是我,里外不是人。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北大校長化學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