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關鍵激酶乙酰化能調控細胞衰老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0-10 16:49:15/ 個人分類:實驗方法
來自臺灣大學公關衛生學院、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芝加哥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關鍵激酶的乙酰化能調控細胞衰老,并指出這種調控與營養攝入無關,這對于進一步分析衰老的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細胞》(Cell)雜志上,并登上了頭條。
文章的通訊作者分別是來自臺灣大學的莊立民(Lee Ming Chuang)教授,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Jef D.
Boeke和朱衡(Zhu
Heng)副教授。其中朱衡副教授早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獲美國克萊姆森大學博士學位,是世界上蛋白質芯片技術的主要創始人之一,生物通曾于09年就蛋白技術采訪過他。莊立民教授來自臺灣大學,主要從事糖尿病、慢性病預防醫學研究,這一研究團隊主要由華人科學家組成。
組蛋白與非組蛋白的乙酰化是一種重要的翻譯后修飾,影響了許多細胞進程。這種可逆的動態過程,能通過多種組蛋白乙酰基轉移酶(HATs)和去乙酰基酶(HDAcs)的共同作用,使染色質結構發生動態改變,對基因的轉錄產生相應的影響。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中一個亞基:Sip2能通過NuA4乙酰化,并隨著細胞衰老,其乙酰化程度降低,從而提出Sip2乙酰化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Sip2是Snf1復合物(AMPK)中的一種調控性β亞基,這項研究發現乙酰轉移酶,和
Rpd3去乙酰化酶能調控Sip2的乙酰化,并且Sip2乙酰化后,能與Snf1更加緊密的結合,增強Snf1復合物的催化活性,Sip2-Snf1的相互作用會抑制Snf1的活性,因而會降低下游靶標:Sch9的磷酸化程度,并最終減緩生長的速度,延長生命周期。
研究人員還通過進一步的實驗,證明Sip2的抗衰老作用與營養攝入和TORC1活性無關,從這些研究數據,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調控Sch9活性的蛋白乙酰化-磷酸化級聯效應,這種效應能調控酵母內源性衰老,延長生命周期,這對于進一步分析衰老的機制具有重要的意義。
除此之外,近期來自哈佛的另外一組華裔研究人員發現了N末端α-乙酰化修飾蛋白對于細胞生存的關鍵作用,為進一步深入了解細胞凋亡提供了重要信息。
之前的研究證明N末端α-乙酰化修飾蛋白與細胞對凋亡信號的敏感性密切相關,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生化實驗分析蛋白乙酰化狀態,證明了蛋白N末端α-乙酰化受到乙酰輔酶A(acetyl-CoA)的調控——乙酰輔酶A是乙酰基的活化形式,參與各種乙酰化反應,也是糖類、脂肪、氨基酸氧化時的重要中間產物。
研究人員還提出,由于Bcl-xL是一種著名的影響線粒體代謝的抗凋亡蛋白,因此他們認為這一因子可能在末端α-乙酰化修飾蛋白與凋亡之間搭建了橋梁。研究人員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了這一點,從而提出N末端α-乙酰化修飾蛋白的代謝調控可以促進細胞生存。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