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原來是商業領域成功學中的一個常用名詞,每當各地老板們到訪俺的實驗室,暢談企業發展的理想時,俺總會提醒,貴公司的產品和市場定位是什么?如果一個企業,不能清楚的表達他們對自己產品的定位,或者其定位與本人擁有的技術不對應,即便出再高的價格,技術也不會給他。道理非常簡單,花了大錢買來技術,產品不能變成商品,企業不掙錢,提供的技術無異于騙人,咱再窮也不能背這個罪名。
研究生開題,也就開始了學習定位,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隨著對相關研究了解的深入,定位會一點一點的發生變化,常常是一年或者更長時間后發現了自己認識的根本錯誤而徹底否定,所謂的壯士斷臂。這種事兒時常在俺身上發生,由于無知和愚昧,常常被自己欺騙,思考了很久之后,有時是好幾年的事情,發現了存在的致命弱點和錯誤,只能舍棄。
如何開始定位?先要看看如何選題的。導師說做什么都可以,你就天高任鳥飛了,可是得想好,從什么地方起飛,到哪里是目標,那些是必須重復的,那些應該有所發現或者發明的,自由度很高是好的,可也是往往啥也沒有就走人的;如果老師給了一個明確的方向,沒有指定技術路線,那么需要思考的就是技術路線的發明和創造的可能點,在眾多的已經發表的方法中找出學術上認識的不同和缺點,利用自己的學問和知識關聯能力,找出自己做學問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負責任的高明導師指導下,這類題目學生上手最快,也最容易培養人,卻往往培養不出能夠全面思考和極具創造性的大師;還有一種是非常具體的指導,可以說基本上是完成任務型的,這類題目最需要花心思給自己定位,要仔細分辨,于細微毫末之間發現與眾不同,才有可能做出一點有意義的事情,因為計劃好的東西基本上就不是科研,對科研來說已經沒有什么價值,承擔了大量科研項目的課題組或者應用型的項目大多如此。
形象一點的說,研究生做的事情不會太大,如果學問像一個地球,地上地下紛繁復雜,定位就是你要飛到天空中尋找自己和自己做的學問所在的地方,屬于哪一片土地上的哪一點的什么問題,抑或是哪個小島上一顆小草的哪個部位,然后學習庖丁解牛的思路,對要做的工作進行脈理的分析,發現其中的切入點和學問的落腳點。
熱門的問題往往不大可能有重大的發現和發明,要相信人家都是天才,也比你用心,比你更智慧,跟著跑總是跑不過的,頂多是為人家的成功增磚添瓦,更多的是別人根本看不見的沙土泥石。
冷門的課題也大多是殘羹剩飯,剩下的湯也不多,有點肉末的骨頭都不知道被人啃過多少回了。
一個可行的思路是通過這些不怎么好的題目,學會一些思考問題的方式,理順思路,學著給自己和自己的研究工作定位,學會看問題的方法和做學問的基本邏輯。
對于純理論的課題,目標定位相對容易,解決問題的途徑尋找卻非常復雜,需要智慧;對于應用基礎性的課題,目標明確,技術路線的選擇和定位決定了成敗;對于應用技術,目標和技術路線都已經定位,需要認真思考的是技術細節和工藝的創造性。
當有一天,您有幸發現某個有趣的現象或者看到某個需求,或者有實力面對一個大家都面對的難題時,習慣性的定位思路會讓你有足夠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案和技術途徑,這時,你或許獲得了人生最大的滿足感和幸福感。科研這項工作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里。
大牛們或者老師們要求更努力的工作可能是為了讓你們學到更多的知識,能夠勝任更多的工作,更出色的完成科研任務,出更多更大的成果。但是,知識是無窮盡的,每天發表出來的知識一個人一輩子也學不完。用心并用功的學會梳理知識的方式,形成自己的學問,也就是個人對某學問或者某方向的個人獨有視角和觀點,才是一個人變成有造詣的途徑。
俺是堅決反對理學的學生參與任何科技項目的,不管是縱向的和橫向的,功利主義和任務觀點會毀了年輕人,也是三十年來培養不出人才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縱向項目的大牛們鼓吹的那種推崇跟蹤和了解國際發展前沿的論調,只能培養曇花,不能培養出黃花梨和紫檀。
當然,俺更反對目前所有的人才計劃,因為這些計劃除了榮譽就是金錢,是一種更功利的利己主義行為,不僅剝奪了年輕人發展的空間,還扭曲了年青一代的價值觀,除了給領導帶來數字上的政績,對民族的發展和科教事業,甚至是學風建設,沒有任何好處。
給年輕人一顆平靜的心是俺這個草根屁民一直會吶喊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