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制新合金讓光電催化水解制氫更快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9-14 13:50:47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新的氮化鎵—銻合金,其能更方便地利用太陽光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這種新的水解制氫方法不僅成本低廉且不會排放出二氧化碳。
科學家們在美國能源部的資助下,借用最先進的理論計算證明,在氮化鎵(GaN)化合物中,2%的氮化鎵由銻(Sb)替代,這樣結合而成的新合金將擁有適宜的電學特性。當其浸入水中并暴露于陽光下時,會通過光電化學反應,借用太陽能將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之間的化學鍵分開,將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
氮化鎵是一種半導體,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其已被廣泛應用于制造發光二極管。銻最近幾年也越來越多地被用于微電子設備內。而這種氮化鎵—銻合金是首個簡單且容易制造的可通過光電反應水解制氫的材料。而且,在光電化學反應中,這種合金是催化劑,這意味著它并不會被消耗,因此可被不斷地回收利用,科學家們已經制造出了這種合金并正在測試其將水解制氫的效率。領導該研究的肯塔基大學計算機科學中心的馬杜·麥農表示:“以前,科學家們利用光電反應水解制氫使用的都是復雜材料。但我們決定另辟蹊徑,嘗試利用易制造的材料來完成這個任務,并希望將這些材料內的電子排列進行微調,以獲得令人滿意的結果。”
氫氣燃燒時會產生熱量,而且副產品只有水,沒有污染,因此氫氣一直被看成是人類向清潔能源過渡的關鍵要素。氫氣能被用于燃料電池內產生電力,也可被用于內燃機中驅動汽車。另外,氫氣在科學和工業領域也有廣泛應用。
但要想獲得純凈的氫氣,科學家們必須通過化學反應利用其他含氫化合物進行制備,現在使用的大部分氫氣都由煤和天然氣等非可再生能源產生。由煤和天然氣等非可再生燃料制造氫氣會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而最新的氮化鎵—銻合金有望將太陽能和水變成經濟、環保的氫氣來源。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