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師提出一個新概念,他考察了最近十多年國家基金網站公布的數據,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單篇論文成本CPP(Cost Per Paper)。給了一個折線圖及其擬合公式Y=0.18517X-370.2466,表明 即每年發表一篇論文的成本增加1851.7元。這里建議,給CPP一個別名----論文支持指數PSI ( Paper support index ),稍后將給出源革。
CPP(或PSI)上漲的原因 高老師給出了四條原因(Reasons),其要點如下(詳見原文):
R1:相關設備材料,如科研儀器,試劑費等,以技術升級或新產品的形式,使費用上升;
R2:科研人員費用、勞務費上升;
R3:研究生培養費用(數量和單價)增加
R4:論文版面費上升;
上幾條似與“通膨”有一定關系,筆者補充幾條屬于“擴大經費之有效使用”的原因:
R5:科研水平有所提高,更容易“走出去”。這些年,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在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數量增加了。例如,10多年前,在我國數據庫界,沖上三大頂級國際會議的論文是屬熊貓的,特別珍稀,現在,我國數據庫界每年都有若干篇發表在三大頂級國際會議上。
參加頂級國際會議與發表雜志論文有所不同:去親自聆聽國際大師的報告、去和國際同行討論、去感受研究前沿的激蕩風雷,進入國際學術圈子,去“結識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這些論文之外的效益,在國際學術競爭中實在是太重要了。
對于知識更新快的領域(如計算機科學),雜志的一年半或兩年的周期太長,有人戲說,論文在雜志上發表,或者是該項成果的成年禮,或者是該項技術的追思會。
參加國際會議費用(包括注冊費,旅費,住宿費)與機票、住宿的季節性波動相關。在香港韓國開一次高級別的會議,粗估1萬多元,在日本、新加坡開會兩萬多元,到歐美開會的費用更多。參加國際會議的人次數增多,是CPP(或PSI)增加的重要原因。
R6 科研水平有所提高,更容易“請進來”。多
年前,國內外差距較大,有些來華的外國學者持俯視的目光,堂堂大教授,不太愿給學術幼兒園講課;前幾年有所變化,有些外國朋友持老眼光來順訪,以為作作科
普就可以了;殊不知,我們的研究生提出一連串的有深度的問題,并展示自己的成果;讓他們體驗了魯肅聽呂蒙所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外國朋友發現,
中國有友善的合作對象、很好的研究題目,很豐富的數據和很多的可塑之才; “請進來”的舉措取得了豐碩成果;請專家來的費用增多,是CPP(或PSI)增加的又一個原因。
R7:科研水平有所提高,更容易獲得國際會議舉辦權。國際會議主辦權是像申辦奧運會那樣爭來的,是靠水平和誠意掙來的,(參見筆者的《申辦學術會議的酸甜苦辣》 等5篇系列博文);
這些年,國內研究水平提高、交通旅游條件提升,辦會環境改善,使得在華召開國際會議的申辦頻頻成功。在筆者熟悉的數據庫界,SIGMOD, ICDE ,VLDB …等頂級會議,以及亞洲水平級別的會議,DASFAA,WAIM和ApWeb,頻頻在國內舉辦。這些會議能在國內召開,從側面說明了我國的科研水平的進步,年輕人在這里得到沖向亞洲的鍛煉,為沖向頂級會議練了兵。
參加在國內開的頂級學術會議,比到國外要低碳許多,即使自己的論文沒被錄取,也要去看大師的風采,去摸國際前沿的脈搏,去窺測領域的發展方向,所以參會人次特別多。在華舉辦國際會議的增加是是CPP(或PSI)增加的又一個原因。
R8:國家的科技投入更慷慨了。這是國家的明智策略、遠大目光和富強表現。CPP之所以增加,是因為國家更慷慨了,先有國家慷慨的多給,后才有科技人員的合理的多用,
高建國老師提出的單篇論文成本CPP(Cost Per Paper)這個概念挺新穎,不錯。但CPP這個術語取向于消費角度,其上漲有被動或通膨的含義;為了表達國家主動投入這一層語義,建議給CPP增加一個別名---論文支持指數PSI (Paper support index ) ,筆者初建議為Thesis support index,評論15建議為PSI,此議甚善,采納之 。
曾經只是“微康”多年前,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三年共計10-15萬左右,提取管理費后,每年有3-4萬的經費。在286電腦單價為1.6萬元的日子,面上基金項目得主雖不是科研無產者,也絕非科研富人,和國外同行相比,可能小康也算不上,算個“微康”(Micro Health)吧。
微康者有微康的活法。就像市場上的T-shirt,單價有30元、200元、2000元多個等級,微康人家就買中偏下的。
在國家基金的面上項目為10萬元左右的那些歲月,課題組寫出了較好的論文,也會猶豫是否投稿到頂級國際會議,那時的頂級國際會議主要在歐美開,寒磣之下,覺得兩三萬元的預算實在是天價,一篇論文的費用把一年的經費基本上用完了,課題組還過不過日子?
團隊常在猶豫之后,把論文投稿到論文成本不到前者十分之一的《中國科學》,《計算機學報》、《軟件學報》或《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雜志。
而現在的面上基金得主,平均資助力度為60萬,不是小康,而是小富了,爽;寫出了好文章,只怕沖不上頂級會議,不再擔心被錄用后發愁經費去開會,幸福。
支持度 Vs 支持面, 國家基金 link 地方性基金 有博友提出,提高支持率才是年輕人的福氣。現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度 20+% ,與
國際上同類基金支持率相近,是權衡了質量和財力得出的閾值;或許可能再增加幾個百分點,但不太可能大幅增加。如果地方性基金(省市基金,校基金)能與國家
基金妥善鏈接,共享評審,借用國家基金評審的排序,從落選清單中按序復審后支持,這樣擴大了支持面,減少了重復支持,節約了評審費用,保護了申請人的積極
性,不知是否可行?
CPP(或PSI)上漲是年輕人的福氣。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單篇論文成本CPP還是低的,在發達國家,一個面上基金30-60萬美元,能產生10-20篇論文,CPP(或PSI)是 2-3萬美元或更多。
目前的CPP(或PSI)的國內外的差距的存在是合理的,因為目前我們的論文質量還有較大差距,當論文質量差距縮小了,再要求進一步縮小這個差距,納稅人才覺得值。
CPP(或PSI)是和GDP,CPI類似的指標,CPP衡量的內容,主要不是物價的上升,而是國家對科技的重視和經濟實力,不知經濟學家和高層科技管理者是否同意?
CPP(或PSI)上升時是正常現象,是好現象,是新一代科研人的福氣,是年輕科學人讓我們這一代羨慕(甚至有那么一小點兒嫉妒)的一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