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春等提出高血壓病毒感染學說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8-27 20:13:23
作者:李穎 來源:科技日報 2011-8-5 9:25:39
高血壓是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脅,目前全國高血壓患者已達2億人。雖然高血壓被確定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已近50年,但如何預防及有效控制依然是世界性難題,其主要障礙是95%以上的高血壓為病因不明的原發性高血壓,因此難以進行有效的早期預防和治療。
近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心臟中心楊新春教授、蔡軍副教授課題組完成的研究顯示,人巨細胞病毒感染(HCMV)可能是高血壓的觸發因素,從而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高血壓病毒感染學說。相關論文于7月12日發表在國際心血管領域頂級雜志《循環》(Circulation)上。
據了解,朝陽醫院心臟中心高血壓專業組通過臨床病例對照研究首次發現HCMV及其編碼的microRNA與原發性高血壓相關,高血壓患者外周血漿HCMVDNA陽性率及表達滴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MicroRNA是一種內源性非編碼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發揮重要作用,參與了許多復雜疾病的進程。
課題組應用microRNA芯片進一步發現HCMV編碼的hcmv-miR-UL112在高血壓組較健康對照組上調3倍,并且在另一個獨立樣本(194例高血壓患者和97例健康者)也得到證實。hcmv-miR-UL112可通過抑制IRF-1表達減少一氧化氮生成和ATGR2表達,從而導致血壓調節異常;可通過抑制MICB導致自然殺傷細胞免疫識別功能障礙從而免疫逃逸。因此,hcmv-miR-UL112是HCMV感染導致血管損傷和高血壓的節點分子,又是HCMV免疫逃逸在體內長期存活的關鍵。
楊新春教授介紹說,心臟中心的這項研究表明巨細胞病毒感染可能是高血壓病觸發因素,創立了高血壓病因學研究的病毒感染學說,為高血壓病的治療開辟了新的思路和途徑,成為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學術思想。“該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北京市自然基金重點項目資助。”
《循環》雜志前主編、美國德克薩斯心臟研究所所長James T.Willerson評價:“該課題第一次系統研究了高血壓病人的microRNA表達,同時也是第一次將病毒microRNA與心血管疾病聯系起來,這些證據表明控制病原微生物感染可能為高血壓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一種新的策略。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