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帆教授——《檢驗檢疫科學》創刊人、責任副主編;《理化檢驗-化學分冊》40年編委;《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原編委;《分析化學》審稿人(1980年-1990年)。
周教授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在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檢驗檢疫系統工作23年。曾發表文章100篇以上。
學術專長:
1)離子交換分離的研究與應用;
2)樣品前處理中的分離富集;
3)有害重金屬與稀土元素光譜分析;
4)化學傳感器的研制與應用;
5)鈾釷放射性元素的分析。
6)離子交換法制備商品化高純物質..................
關于分析化學院士的評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8-23 17:06:44/ 個人分類:日志
相關閱讀:
- 著名材料科學家陳國良院士逝世 (snwxf, 2011-5-26)
- 2012迪拜實驗展/ARAB LAB (gongpei, 2011-6-07)
- 百靈威海面溢油檢測全套方案 (snwxf, 2011-7-20)
- 人民日報:院士教授躋身“富豪俱樂部”是個好現象 (snwxf, 2011-7-25)
- 有光的地方就有他――送別王大珩院士 (snwxf, 2011-8-01)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家張永山院士逝世 享年78歲 (snwxf, 2011-8-09)
- 饒毅受訪談院士落選:有人對我們回來感到不安 (snwxf, 2011-8-19)
- 中青報:饒毅身上最可貴的是批判精神 (snwxf, 2011-8-19)
- 饒毅專訪:不要院士榮譽對我個人影響不大 (snwxf, 2011-8-19)
- 科學時報:饒毅憑什么不能落選 (snwxf, 2011-8-23)
-
引用 刪除 release / 2011-09-15 18:38:33
-
院士,比較敬佩陸婉珍。真心的!
事實上,事物有兩面性,院士們的脾氣很多是比較好的、氣量也是比較大的。你即使是沒什么文化,到了院士那里,院士也會根據你的層次給你講明白他的思想。院士的邏輯一般很清楚,他們考慮的是把握規則,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
中國的問題,很多不是個人、或一個機構可以左右的。中國各大部門,各個地區之間,都有利益的競爭和制衡。想辦成事情,尤其是完全創新的事情,極其困難。
第一次分離出青蒿素的老太太,至今在干什么?很多人都不記得她了。直到前不久國際上給她頒了個大獎。
而饒毅這種人,真的是典型的“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讓人不恥!
要么您就像王曉東那樣,開一個試點的所,并得到中國八大部門的支持(記得至少有科技部、中科院、科委等等的聯合支持),
要么您如果不喜歡這套制度,就甭參評院士。您在外面說點兒風涼話,能推動什么社會進步呢?還不如民主革命時期,到某部門前自焚的先烈們呢......
饒毅專家,您研究出什么東西,解決了現實什么問題呢?
回到最初,陸院士得過兩次癌癥,87歲還在上臺講課,而且70歲才開始研究近紅外,至今仍在努力推動近紅外的應用,而且的確,她幾十年來解決了石化行業的很多很多問題。
標題搜索
日歷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
30 |
我的存檔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29713
- 日志數: 357
- 文件數: 1
- 建立時間: 2011-01-25
- 更新時間: 202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