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周錦帆教授——《檢驗檢疫科學》創刊人、責任副主編;《理化檢驗-化學分冊》40年編委;《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原編委;《分析化學》審稿人(1980年-1990年)。 周教授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在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檢驗檢疫系統工作23年。曾發表文章100篇以上。 學術專長: 1)離子交換分離的研究與應用; 2)樣品前處理中的分離富集; 3)有害重金屬與稀土元素光譜分析; 4)化學傳感器的研制與應用; 5)鈾釷放射性元素的分析。 6)離子交換法制備商品化高純物質..................

    關于分析化學院士的評選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8-23 17:06:44/ 個人分類:日志

      一、文摘:誰來傾聽饒毅教授的“拒選聲明”

      這文摘摘自《北京青年報》2011年8月21日A2版《每日評論》,作者為浙江教師前溪。現將該文主要部分介紹如下:

      讀了20日貴報評論《誰細心傾聽饒毅教授的“拒選聲明”》痛快無比,可是誰來“聽”?

      自從《從今以后不候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博文一出,就激起了公眾對院士制度的反思,其實,這樣的反思一直進行著。之前“工程管理學院院士候選人近半來自國企高管和政府官員”,也同樣讓公眾反思著院士制度。院士的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院士評選一地雞毛,恐怕是不爭的事實。據說,院士評選形成灰色產業鏈,傳言需公關費幾百萬。周國平曾經呼吁:剎住院士評選中的公關風。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院士的水平卻在墮落。方舟子在微博上憤憤不平地說:“中國很多院士的水平連美國助理教授都達不到,饒毅當過美國著名大學的講席教授才回國,今年還在《自然》雜志上發了一篇論文,結果選院士第一輪就被淘汰,可見中國選院士科研成就并不重要。”

      二、我對我國分析化學院士候選的看法

      1、以前的院士應該是優秀的

      我對汪爾康院士、俞汝勤院士、陳洪淵院士的論文看的比較多,認為他們是優秀的,稱職的,甚至可以說是杰出的。

      2、檢驗檢疫的院士應該是優秀的

      我對檢驗檢疫唯一的龐國芳工程院士,他的研究成果、獲獎情況、專著及制定的國家標準是比較了解的,在我主編之一的《有害物質分析-儀器及應用》的前言中介紹過,我認為他是優秀的,稱職的。

      3、對今年參評院士的看法

      今年參選中科院院士分析化學專業的有湖南大學的王柯敏、清華大學的張新榮、復旦大學的楊芃原、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的楊秀榮、福州大學的陳國南及中科院高能所的趙宇亮,加上參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北京鋼研院王海舟。相對來說,王柯敏和王海舟的論文/著作看得多一點,他們分別在化學傳感器和鋼鐵分析方面作出了高水平的學術成果。但是,從剛公布的中科院院士的名單來說,僅楊秀榮進入了下一輪。

      我對分析化學院士的評選看法如下:

      A、只要相對優秀就行,不要將標準/要求提得過高想當初1958~1963年我在南京大學分析化學專業,我國極譜分析泰斗高鴻先生僅為副教授,而現在高校的分析化學教授/博導有多少?

      B、希望評上院士以后,至少1/3的時間在從事分析化學實際研究。不要當了院士以后,社會活動過多,不要忘記自己院士的榜樣身份。像龐國芳院士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好,至今即使節假日仍全天在實驗室

      C、希望評上院士以后,堅持閱讀國外文獻。經常提醒自己:方舟子曾說:“中國很多院士的水平連美國助理教授都達不到。”如果一年看國外文獻少于12篇(其中Anal.Chem.,2篇),自己要自責不努力。

      D、希望評上院士以后,參加的評審等社會活動比較多,在這些活動中請保持自己的高尚純潔寬容愛護青年分析化學工作者


    TAG: 分析極譜分析院士

    紫薇 引用 刪除 release   /   2011-09-15 18:41:41
    饒毅,跑到北大,這個條件非常好的地方,評不上院士,到處發牢騷。

    您怎么不白手起家,去獨立創建一個研究所?
    紫薇 引用 刪除 release   /   2011-09-15 18:38:33
    院士,比較敬佩陸婉珍。真心的!

    事實上,事物有兩面性,院士們的脾氣很多是比較好的、氣量也是比較大的。你即使是沒什么文化,到了院士那里,院士也會根據你的層次給你講明白他的思想。院士的邏輯一般很清楚,他們考慮的是把握規則,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成。

    中國的問題,很多不是個人、或一個機構可以左右的。中國各大部門,各個地區之間,都有利益的競爭和制衡。想辦成事情,尤其是完全創新的事情,極其困難。

    第一次分離出青蒿素的老太太,至今在干什么?很多人都不記得她了。直到前不久國際上給她頒了個大獎。

    而饒毅這種人,真的是典型的“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讓人不恥!

    要么您就像王曉東那樣,開一個試點的所,并得到中國八大部門的支持(記得至少有科技部、中科院、科委等等的聯合支持),

    要么您如果不喜歡這套制度,就甭參評院士。您在外面說點兒風涼話,能推動什么社會進步呢?還不如民主革命時期,到某部門前自焚的先烈們呢......


    饒毅專家,您研究出什么東西,解決了現實什么問題呢?

    回到最初,陸院士得過兩次癌癥,87歲還在上臺講課,而且70歲才開始研究近紅外,至今仍在努力推動近紅外的應用,而且的確,她幾十年來解決了石化行業的很多很多問題。
    miracle 引用 刪除 miracle   /   2011-08-30 11:56:43
    5
    引用 刪除 wgx_xx   /   2011-08-29 19:26:42
    "如果一年看國外文獻少于12篇(其中Anal.Chem.,2篇),自己要自責不努力。"-------這個要求太低,現在的碩士要學習,看的文獻都都不止這個數
    小豆丁 引用 刪除 小豆丁   /   2011-08-29 10:45:00
    其實呢,我市化學文盲,但不知不覺地加入了這個行業,,請多指教!!謝謝!
    魚魚 引用 刪除 魚魚   /   2011-08-25 10:13:54
    切中時下的某些弊端,周老師您是有思想高度、有社會責任的學者。
    學海無涯樂作舟 引用 刪除 zzl   /   2011-08-24 17:22:59
    5
    紫薇 引用 刪除 release   /   2011-08-24 10:55:25
    分析化學類,難評上院士啊。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1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29713
    • 日志數: 357
    • 文件數: 1
    • 建立時間: 2011-01-25
    • 更新時間: 2023-01-18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