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古今文化結合得最完美的城市
科學研究的新四化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8-22 15:53:26
周總理在四屆人大提出 “在本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個目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成為一個非常響亮的口號,鼓舞了一代人奮發向上。現在,本世紀已經變成上世紀,這四個現代化到底有沒有實現,也沒有人給出一個標準的答案,好象也沒有關心這個陳芝麻爛谷子了。大呆在科學界廝混了多年,一直在感受科學研究的一些變化趨勢,發現其中的一些規律可以歸納總結成幾條,模仿四個現代化,暫時先歸納成四條,稱之為“科學研究的新四化”:平民化、同時化、政治化、泡沫化。
平民化 科
學研究在古代以及不遠的過去一直是少數人的游戲,也可以說是貴族化的活動。一方面,一個人只有在衣食無憂的條件下,才能有心思去追尋大自然的奧秘。而科學
研究的最高境界就是非功利性的人與自然的心靈對話。所以,古代的科學家基本上都出生貴族,或者得到貴族的賞識而得到資助而衣食無憂,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數非
常之少。而現在,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食無憂已經不是貴族的專有,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數也急劇增加,所以當代科學研究的一大特征就是平民化。平民化的
一個特點就是遠離精神層面的探究,更多地偏向體力的運用,這體現在集團作戰,人海戰術,充分體現了人多力量大的優勢。平民化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通俗化,從
事的科學研究成果必須要通俗化,無論是從形式還是內容,都要盡量地通俗,在表達時也必須要圖文并茂,甚至附件上視頻,這方面Nature/Science等刊物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然,通俗化離庸俗化僅一步之遙,大呆點到為止,就不多說了。
同時化 同時化是大家都能夠體會的,主要是要感謝信息高速的技術發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國內做科研,很難及時地了解國外學術界的最新動態。圖書館里僅有幾種原版期刊,一般也要晚半年。而大部分的期刊都是影印本,通常要晚1年到1年
半時間。所以,當時了解國外最新動態的途徑就是出國訪問或者是開國際會議。而現在,由于網絡化,學術期刊在線出版往往比正式印刷早半年甚至一年時間。除了
查閱舊刊,很少有人泡圖書館了。由于在線出版導致了學術最新動態公開的同時化,使得國際上每個研究組基本上是在相同的時間面對同樣的信息[除了論文的作者和審稿人]。
一旦有什么新的熱點,基本上大家都是一轟而上,比的就是誰的設備精良、人員齊全和以及出手快!同時化還導致原來學科邊界模糊化,也促進了學科的交叉。因為
大家面對是相同的信息,只要你對某個題材感興趣,你的條件也允許,不管是不是你的專業,你都可以試一試。也就是說,各種各樣的誘惑多了。
政治化 科
學研究一直與政治密不可分的。當然,科學研究一直是受政治支配的。歷史上,科學家實際上總是被政治家操控的(也許是相互利用)。當然,不同時代不同的國家
程度上不同。一方面政治家制訂的政策會影響經濟的發展而影響科學研究的進程。另外一方面,主要是因為從事科學研究是需要經費支持的,而經費往往是掌握在政
治家(或官員)手中的。為了從政治家(或官員)那里獲得支持,科學家需要向政治家兜售其科學研究的價值和意義。這一點,在美國表現得最為明顯。科學家們只
有說服了國會議員們,才有可能從國會獲得撥款。所以,科學共同體中的領袖人物必須描述出足夠好的應用前景才能打動政治家的心。所以,科學家就會打造一些如
納米、能源、環境等與政治密切相關聯或比較吸引大眾眼球的概念,從而獲得一段時期的經費支持。可以說,(在被科學家說服后)美國的政治家通過對美國科學家
的支持而影響了美國的科學研究。由于美國的科學研究處在學界的最前沿,所以,可以夸張點講,實際上是美國的政治家和科研政策象波一樣傳播最終影響了全世界
各國的科研進程。
泡沫化 平民化、同時化、政治化這三化必然導致了泡沫化。隨著納米、能源、環境等浪潮的起伏,產生了一堆科研泡沫。SCI等評價標準的盛行也促進了泡沫的形成。因為科學研究的評價已經變成了簡單的數字化評價。各個刊物也互相競爭,影響因子年年攀升(均以30%的
年增長率提升)。一切都看引用的數據,抹殺了細節。爆一顆原子彈的引用數可能不如爆一爐爆米花。在這種評價體系下,潛心研究難題已無可能。大家均無攀登之
心,都動下海之意。所以,真正原創性的工作非常少見,更多的是跟風之作。當然,跟風者對科學研究的貢獻也是有的,就是加快了熱點的進程。大家一轟而上,2-3年
過去,一個熱點已經無法再做,很快變成冷門。不用擔心,這時就會有高人制造出新的熱點,如此往復,成周期性波浪式推進。科研泡沫和金融泡沫的形成道理基本
上是一樣的,就看擊鼓傳花的游戲到誰手上停止。當然,大浪潮過去以后,下海的各位的命運如何:是成功地撈一條魚、撿到一個貝殼,還是不幸被水嗆死,還是更
不幸地成為裸泳者,。。。只能聽天由命了。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