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孕期壓力過大易致后代形成長期心理創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7-25 14:11:13

     

     德國研究人員發現,母親懷孕期間承受的壓力能夠傳遞給胎兒,且可能形成長期心理創傷,導致后代容易出現心理疾病和行為問題。

      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研究人員征募25名母親,她們的孩子年齡為9歲至19歲。這些研究對象懷孕期間家庭境遇非同尋常,承受壓力水平不同于大多數懷孕婦女。研究人員詢問她們孕期是否遭男友或丈夫暴力對待,因此承受過多壓力,然后評估研究對象的情緒水平。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檢測孩子體內一種名為“糖皮質激素受體”的基因行為。這種基因幫助調節對壓力的激素反應。

      結果發現,母親孕期遭受家庭暴力,孩子糖皮質激素受體甲基化,欠活躍;母親生產后遭受家庭暴力對孩子體內這一基因活躍度沒有影響。

      研究報告由《轉化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雜志發表。

      糖皮質激素受體甲基化令人對壓力更敏感,意味著當他們面臨壓力時,體內激素和心理狀態更快作出反應,簡而言之,就是易沖動、情緒化。

      研究人員認為,這種變化源于母親懷孕期間長時間遭受暴力威脅,心理壓力大,精神狀態差。

      研究人員之一海倫·岡特告訴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先前研究結果顯示,如果父母濫用暴力,孩子長大后容易罹患抑郁癥;這項研究只關注女性孕期承受家庭暴力帶來的額外壓力,我們并未研究日常工作壓力或家庭生活壓力。”

      主要研究人員之一托馬斯·埃爾伯特說:“胎兒從母親處獲得信號,自己將出生于一個充滿危險的世界,于是變為快速反應者。他們的壓力門檻更低,對壓力更加敏感。”

      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研究結果并非結論性,一些其他因素,包括孩子成長的社會環境可能對結果產生影響。因此,研究人員計劃增加研究對象人數,進行更加詳細的調查,確認研究結果。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精神病研究所壓力心理學專家卡爾米內·帕里安特說,這篇報告證實了人類心理基礎的形成始于不足9個月大時。

      “研究孕期女性心理壓力和抑郁具有重要的臨床和社會意義。我們先前知道,孕期心理壓力和抑郁影響后代童年乃至青春期行為,影響他們調節自身壓力反應的能力,”他說,“胎兒期對母親社會心理環境尤其敏感,比出生后敏感得多。”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17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3368
    • 日志數: 38
    • 建立時間: 2010-09-12
    • 更新時間: 2012-08-22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