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碩士三年博的個人體會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6-23 16:25:50/ 個人分類:三年碩士三年博的個人體會
即將畢業。六年的碩博生涯。說說個人的體會
1. 為何讀?
最初是源自于對某個問題的執著。初中時看科普,一個問題從來沒弄懂過:初、高中老師不懂,大學老師一知半解。那就自己去弄懂吧。于是讀研。三年學習下來,至少這個問題是懂了。但發現更多的東西不懂,也喜歡上了科研。
很多人會問:是否要讀研、讀博?其實個人覺得,首先是興趣,然后是有鉆研和耐得住寂寞、貧窮的精神。
2. 怎么讀?
基礎課是最基本的。碩士三年,上課三年。可惜老師們都是第一次教,沒有高屋建瓴的感覺。但還是認真學,把那些經典課本好好的看一遍。進入研二,開始看文
獻。海量的看,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尋找自己的興奮點。對感興趣的文獻,一定要看相關的,找出不同文獻中的差異,尋找科研方法和寫文章技巧。同時可以選擇一
個小題目,試試筆。要善于閱讀各個重要雜志的更新,用Google Reader是一個好辦法。
博士階段,轉行的,比如我自己,需要在花個半年一年的去熟悉這個專業。然后利用碩士積攢起來的科研經驗,尋找突破口。
3. 如何寫?
很多讀碩士、博士的聰明人,總是不喜歡或者不屑去做小東西。在我看來,小東西,認真思考了、寫了,也能發現一些大問題。另外,寫個小題目,會讓你更加靠近
畢業要求。但不能只寫小東西。國內有很多人,總是一個題目,換個模型,不斷的寫不斷的寫。文章發了一大堆,idea一個都沒有。在打基礎、擴視野的碩、博
階段,個人不提倡。
英語要學好。個人就曾被某著名雜志審稿人鄙視。說:建議作者把文章給以英語為母語的人修改下。
4. 交際
或許這個很少有人提及,但個人覺得很重要。
看到不懂的文章,可以多看幾遍,但如果依然看不懂,并且很感興趣,那就和作者聯系吧。一般都會回復的。多次交流,說不定可以碰出點火花,合作寫點東西什么
的。如果有些小問題不懂,也可以請教作者。多認識一些人,沒有壞處的。本人碩士時,經常問作者。絕大部分的都回復。并交到了好幾個朋友。后來投稿時,恰好
是其中一個審稿。提出他的意見后,文章很快就接受了。依照這個雜志的審稿周期,至少提前了半個月吧。
當然,提問也是要有技巧的。標題要把文章發表的刊物、卷、頁寫上。當然,要加一個your important paper。
正文首先要說明你對這個文章感興趣,希望能從中學習些東西,然后擺出你的問題。最好是一條一條的,有公式的話,用latex寫出來,編譯成pdf做個附
件。如果有好幾個作者,最好是和學生聯系,大牛們時間緊張,不會理睬你的。
5. 休息
多運動,休息好。有一幫朋友,交流心得。有一個愛好,調整心情。
六年很快過去了。走上了自己科研的道路。希望自己能做好一點。
贈大家一句話:沉思所有工作,默想偉大作為。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