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生物相容性樹枝形分子用于癌癥診療綜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26 10:53:58
近日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刊物《化學會評論》 (影響因子20.1,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2011, 40, 2673-2703)上發表了題為“Design of Biocompatible Dendrimers for
Cancer Diagnosis and Therapy: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設計生物相容性樹枝形分子用于癌癥診斷及治療:現狀與前景)的綜述性論文。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程義云教授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該課題獲得了華東師范大學“英才計劃”啟動經費的資助。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納米醫藥為改善疾病治療及診斷,革新傳統的衛生保健及醫學技術帶來了新希望。基于樹枝形分子的治療策略日益成為納米醫藥與生物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特別是在癌癥的診斷和治療領域。將抗癌藥物包裝至或偶聯到樹枝形分子上轉導至腫瘤中可提高納米顆粒的滲透性和延長代謝時間。將顯像劑例如MRI造影劑、放射性核素標簽、計算機X線斷層攝影術造影劑、熒光染料與多功能納米醫學相結合可同時實現癌癥診斷及靶向性治療。然而直到現在人們對于以樹枝形分子為基礎的治療是否和其他納米醫學一樣具有長期的存活力及生物相容性并不了解。
在這篇綜述中作者針對用于癌癥診斷和治療的生物相容性樹枝形分子的設計策略進行了綜述。針對樹枝形分子的生物相容性特性例如納米毒性作用、長期循環及降解進行了討論。并提出通過聚乙二醇化修飾(PEGylation)、乙酰化作用、糖基化作用及氨基酸功能化等方法構建包含生物相容性成分的新型樹枝形分子,表面修飾商業購買的樹枝形分子作為解決以樹枝形分子為基礎的納米治療安全問題的策略。此外,作者還對癌癥診斷和治療中基于樹枝形分子的納米治療的發展及挑戰進行了綜述。
程義云教授一直致力于樹枝形分子的藥物輸送系統的設計及優化,在提高這類大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繼2010年加入華東師范大學以來先后在美國化學會的權威刊物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和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發表該領域相關研究論文7篇。此次程義云教授在《化學會評論》發表的論文是對該課題組前期工作以及國際相關研究成果的總結,并提出了多個能夠有效提高樹枝形分子生物相容性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據了解,目前該課題組正在以樹枝形分子為核心制備一系列用于癌癥診斷和治療的納米藥物,并希望最終將這些納米藥物應用于臨床治療,提高傳統抗癌藥的療效以及診斷靈敏度,降低毒副作用,使得癌癥病人能夠真正從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中獲益。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