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企業簡介 旭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http://xuyue.net),是2005年創立于中關村科技園區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始人許越先生,曾服務于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是現代“非損傷微測技術(NMT)”奠基人,動態分離子組學(imOmics)創始人,NMT產業化倡導者,美國揚格公司(http://youngerusa.com)現任總裁。 聯系方式 電話:010-82622628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蘇州街49-3號盈智大廈601 郵 編:100080......

    Plant Sci:蘭州牧藥所野大麥對鹽脅迫時間的Na+、K+協同響應(第204期) | imOmics精華速遞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8-01-04 10:10:02/ 個人分類:文獻精選

    野大麥對鹽脅迫時間的Na+K+協同響應


    長按識別下載全文或點擊閱讀原文
    NISC文獻編號C2016-012

    研究使用設備

    短芒大麥,又稱為野大麥,是中國北部用于改良土壤的一種單子葉鹽生植物。目前為止,其耐鹽機制仍然存在爭議。


    20168月,中國農科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王曉力副研究員同蘭州大學張金林副教授于Plant Science上發表了The coordinated regulation of  Na+ and K+ in Hordeum brevisubulatum responding to time of salt stress的研究成果。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王春梅碩士與蘭大夏曾潤碩士為共同第一作者。


    結果顯示: 100 mM NaCl處理168h,野大麥地上部分Na+濃度隨著脅迫時間延長而迅速增加,明顯高于小麥這與2550 mM NaCl處理時結果類似。即便培養液中的K+濃度從0.01 mM增加到50 mM,對地上部分Na+濃度仍無明顯影響。


    有趣的是,100 mM NaCl處理7d后,相比于小麥,野大麥地上部分生長提高了,根系維持較高的活力。接著將處理時間延長至60d,地上部分和根部的Na+濃度峰值分別出現在第714天,之后逐漸下降。


    利用基于非損傷微測技術(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 NMT)的旭月NMT逆境研究工作站,測定不同條件下野大麥根部的Na+K+流,結果發現:維持K+吸收同時增加Na+外排是長期鹽脅迫下降低植物體內Na+濃度的主要途徑。


    而且,葉片分泌Na+對組織Na+濃度降低并無影響。因此,推測野大麥在長期鹽脅迫下生存的生理機制是最初鹽脅迫時地上部分快速積累Na+,然后誘發Na+外排、激活K+吸收以維持組織中的K+/Na+平衡。


    圖注:野大麥根部Na+流檢測圖

    圖注:不同濃度、時間NaCl處理后,野大麥根部Na+K+流測定結果。負值表示吸收,正值表示外排

    截至20177月份,國內學者利用旭月非損傷微測系統發表的鹽脅迫相關SCI文章,已達64篇,占SCI文章綜述的1/3,總影響因子244.929,在研究方向排名上位居第一。鹽脅迫研究成果數據統計也顯示,非損傷微測系統已經成為植物鹽脅迫研究的必備手段之一。


    注:SIET、MIFE、SVET、SPET等技術名稱,已經統一為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中文名“非損傷微測技術”,簡稱NMT


    旭月版權所有,轉載注明出處.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