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解酒藥”是護身符還是安慰劑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24 17:00:28

    近日,著名音樂人高曉松因醉酒駕車獲刑激起輿論波瀾。自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實施以來,幾乎每一位因酒駕獲刑的當事人都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即便如此,仍有司機懷著僥幸心理,尋求各種手段逃過酒精檢測。于是,打著“20分鐘快速分解酒精”、“解酒同時護肝”、“純天然綠色保健品有助于增加酒量”等旗號的“解酒藥”受到追捧。 

      “解酒藥”真的解酒嗎?它們究竟有怎樣的功效?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名目繁多 市場泛濫 

      “怕查車,吃酒侶”,“常備‘酒侶’解酒多肽片在車上,能夠讓你在關鍵時刻化險為夷”……在一個專營“解酒藥”的網頁上,記者看到了這樣的宣傳語。其中,商家用大量篇幅向酒后駕車司機詳細推薦如何躲避警察的方法:“可以以酒精測試儀不準為由,拒絕接受酒精測試儀測試……在去醫院抽血查驗酒精期間服用‘酒侶’解酒多肽片并借機拖延時間……20分鐘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就會大幅下降。也許,你嘴里還噴著酒氣,可是抽血檢查的結果已遠遠低于法定酒后駕車的標準。” 

      隨后記者在多家網站輸入“解酒藥”字樣,檢出數千個相關產品的鏈接,“酒無罪”、“千杯不醉”、“酒豪傳說”,膠囊、沖劑、片劑、咀嚼片,成分迥異、品種繁多。 

      采訪期間,記者還走訪了北京4家不同品牌的連鎖零售藥店,每一家都能找到三、四種有解酒保肝功效的產品,粗略計算約有10個不同品牌,且均標注為“保健食品”。其中,3家藥店的店員不約而同地向記者推薦了一款名為“阿拉斯加康力士”的解酒保肝藥,價格178元,共60片。店員告訴記者,如果少量喝酒只需服用1片,多則服用2片。 

      此外,一位店員還向記者強力推薦一種復合維生素B膠囊,宣稱只要把膠囊刺破,把其中的藥汁擠到酒里,就可以緩解醉酒等癥狀,同時可以提高酒量。“我自己試過,真的管用……”這位女店員告訴記者,自從5月1日以來,店里的“解酒藥”賣得特別好,有的人甚至買來當做禮物送人。 

      為了證實這些“解酒藥”的療效,記者登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卻沒有發現任何一種保健食品標注“解酒護肝”的功效。一位藥監部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批準保健食品宣傳功能只有27種,其中不包含保肝功能,而最為接近的功能僅為“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作用”。但記者在查詢中發現,以此為宣稱的107種保健食品中,并不包含4家藥店店員推薦的解酒護肝產品。 

      “解酒”無科學依據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只有讓公眾弄清楚酒精是如何在人體內分解代謝的,才能客觀看待市面上層出不窮的解酒產品。 

      據專家介紹,酒精在人體內的代謝主要通過肝臟、皮膚和呼吸系統三大途徑,其中大約95%的酒精通過肝臟代謝分解:肝臟中的乙醇脫氫酶可使乙醇分解變成乙醛,而乙醛脫氫酶則能把乙醛轉化為乙酸,最終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這個過程被醫學上稱為“三羧酸循環”。 

      “通常人體中都存在乙醇脫氫酶,而且數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脫氫酶的人就比較多。后者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的形式繼續留在體內,使人喝酒后產生惡心欲吐、昏迷不適等醉酒癥狀。即便體內這2種酶均充足,如果飲酒過多、過快,超過了肝臟分解能力,也會出現醉酒癥狀。”解放軍總醫院臨床藥學室主任朱曼直言,從這個機理來看,目前市面上無論哪種“解酒藥”都不會有增強上述酶類的作用,因此也不可能起到加速酒精代謝的作用,20分鐘醒酒更是無稽之談。 

      朱曼告訴記者,目前市面上的“解酒藥”并非真正“解酒”,多數產品中添加了鎮靜劑、維生素與氨基酸等成分,提供的只是安慰和緩解頭痛的作用。“事實上,一旦酒精進入血液循環,要想快速把酒精含量降下去,從目前的醫學技術來說,不可能。” 

      對于銷售人員宣稱“服用維生素B能夠增大酒量,減輕肝損傷”的說法,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顧承東教授表示,酒精在代謝過程中的確需要維生素B以及葡萄糖的參與,特別是對維生素B1的需求更為迫切。臨床中一類由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Wernicke腦病,就是由于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代謝性疾病。因此,從理論上說,服用維生素B的確能夠對肝臟起到保護作用,也能夠適當緩解過量飲酒后的一些不適癥狀,例如,頭暈、頭痛、惡心、嘔吐等,但這一作用與生活中經常提到的“酒前要吃些東西”以補充肝臟代謝所需的葡萄糖所起到的作用相似,而“增加酒量和加速酒精代謝”等宣傳則無科學依據。 

      那么,市場上諸多含有中藥成分的“解酒藥”是否有效呢?對此,一位中醫藥學專家直言,暫不論上述產品中含有哪些中藥成分,單從中醫辨證論治、因人而異、因癥而異的角度上看,目前銷售的“解酒藥”就難以名副其實。 

      臨床沒有特異性解酒藥物 

      醫療領域是否有真正的解酒藥存在?朱曼給出了否定答案:“目前醫學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解酒藥’,也沒有解酒產品能對酒精進入人體后產生的副作用起到預防或阻斷作用。” 

      朱曼坦言,市場上的“解酒藥”、解酒保健品沒有一種是已被證實確有效果的。“如果你吃了它覺得有些效果,要么是因為心理作用,要么是因為水的作用:服用‘解酒藥’往往需要大量的水送服,稀釋酒精濃度,利尿加速代謝。” 

      “對于酒精中毒的患者,在臨床治療中確實沒有特異性的解酒藥物,但對醉酒者也有一套治療方法。”顧承東告訴記者,對于酒精中毒癥狀較輕,僅出現電解質失衡、酸中毒等癥狀的患者,往往采用靜脈輸注高滲葡萄糖的方式緩解醉酒癥狀,其目的一是提高血容量稀釋酒精濃度,二是為肝內的酒精代謝提供必須的葡萄糖以加速酒精分解。此外,對于因酒精中毒出現譫妄、嗜睡等神經系統癥狀的患者,則根據臨床情況使用阿片受體拮抗藥,以起到促醒、緩解中樞抑制等作用。 

      一位“解酒藥”生產人士私下告訴記者,在解酒藥中添加鎮靜劑、利尿劑甚至甘露醇等處方藥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對此,有專家表示,對于大量飲用啤酒、血容量隨之增加的人群,使用利尿劑也許會起到加速酒精代謝的作用,但長期服用或錯誤服用無疑是“飲鴆止渴”,輕則造成體內電解質紊亂,重則造成血容量降低、血壓降低。 

      朱曼強調:“無論服用什么樣的保健品,都不能完全阻止酒精對人體的損傷,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喝!”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14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6733
    • 日志數: 52
    • 文件數: 45
    • 建立時間: 2009-12-18
    • 更新時間: 2011-08-24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