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核工業部第一位女技師的“可笑”問題
一、人物介紹
你聽說過職稱是分析化學技師的人嗎?今天介紹一位,并講她的故事。
今天講的人物是Y師付,女,小個子上海人,少言內向,中學學歷,可能比我小一歲,即今天為75歲。1960年,由上海某印刷廠排字工人調到北京通縣的<中科院科學印刷廠>。稍后,核工業部北京五所剛建所,需要分析化學操作工,Y調到北京五所我們分析室(簡稱二室)。她從頭學起,后成為鈾礦石全分析的優秀分析化學工人。
Y的本領是,將不同類型的鈾礦石樣品中的各種組分/元素,都能一次取樣準確地分析,為鈾水冶工藝提供鈾原料的數據……
不要小看“鈾礦石全分析”的“手上”本領哦!要不你試一下,拿一塊花崗巖石頭,一次取樣你用兩天時間,用濕法化學法分析出鈾、鐵、鋁、銅、鈣、鎂、硅等元素的成分,其中要經歷沉淀分離、容量法和比色法……
有一步操作不填,“全分析”結果失敗……這需要極好的分析化學基本功!
好多大學畢業生都向她學習“礦石全分析”的本領,所以,Y是名副其實的Y師付。
后來,我從光譜組調到電化學分析組,優秀操作手的她調到我課題組做我助手,直到我1990年離開五所調到國家檢驗檢疫局,與我共事10多年,主要是離子交換分離研究及為其他實驗室建立實用的分析方法。
她多次對我重復一句話:“周工,我跟你學到了很多東西!”
二、核工業部第一位分析化學女技師
改革開放后的1986年,核工業部文革后首次評選高級工程師(副高),我評上了。后來又評了一次。此時,工人師付有意見了,他們也要求評職稱。1991年Y師付以她的數十年的數萬個樣品數據,以及10篇論文(不包括她在《理化實驗》上發表的文章)的作者(見下面),成為核工業部北京五所中發表論文最多的工人,眾望所歸地被評為核工業部第一位女分析化學技師。
[1]周錦帆,郁林美,周慶文.陽離子交換分離法測定鈾礦石硫酸浸出液中游離酸[J].鈾礦冶,1991,(03):64-68.
[2]周錦帆,丁言明,郁林美,余軍.萃取-火焰原子吸收法測定金濕法冶金工藝廢液中的痕量金[J].鈾礦冶,1991,(01):56-61.
[3]周錦帆,郁林美.提取鎢工藝流程中鈉的離子電極法測定[J].鈾礦冶,1990,(04):62-64+7.
[4]周錦帆,郁林美,周慶文.353E樹脂吸附金和銀的性能研究[J].鈾礦冶,1990,(02):55-59.
[5]周錦帆,陸秀珍,郁林美,周慶文.353E樹脂從氰化物溶液中吸附金和銀的研究[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1990,(03):167-168+171
[6]周錦帆,史美芳,郁林美,陳麗梅,殷晉堯,陸顯堯.SL-401多氨羧基螯合樹脂性能的研究[J].離子交換與吸附,1990,(02):93-99.
[7]周錦帆,郁林美,秦介珩.用鈣離子選擇電極精密測定大量磷酸根存在下的小量鈣[J].化學傳感器,1989,(04):62-64+67.
[8]周錦帆,郁林美.用LZ85型螯合樹脂選擇性分離鈷鹽中鎳和銅的研究[J].理化檢驗.化學分冊,1989,(01):2-5.
[9]周錦帆,郁林美.Chelex100樹脂的性能及其應用[J].化學試劑,1988,(04):241-242+245.
[10]周錦帆,郁林美,陳麗梅.鈾礦石酸浸液中小量氯酸根的測定[J].鈾礦冶,1987,(01):62-65.
Y師付55歲退休后的20年,一直與我保持著良好的聯系。因為她是上海人,我是常熟人,飲食習慣相同,所以,有些節日,她會將自制的粽子、年糕從西邊豐臺區送到東邊朝陽區來。另外,我們也多次在北京的公園、飯店小聚。
退休后,每次增加退休費,因為她是<技師>職稱,收入要比她五所原來的工人同事要多一些……為此,Y師付多少次感謝我~多虧(10篇)論文發揮了作用……
Y師付人品好!良心好!
順便說一句:我論文發表后的稿費,從來是“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平均分配。印象中,五所的工人極少能拿到稿費的……
三、Y師付的一個問題
剛改革開放,手里的錢逐漸多起來,政策允許購買黃金首飾了。有一天,在五所101大樓四樓的實驗室里,Y師付突然問我:
“周工,(金)項鏈戴在頸上會不會很重(一字不差)?”言下之意,脖子能否吃得消一根金項鏈?
“怎么會,一般女同志金項鏈才5~10克呀!”
當時還沒有大而粗的男用金項鏈。
我為百姓手里錢多起來感到高興。為平時省吃儉用的Y師付有買平生第一根金項鏈的愿望而感到高興~生活質量將提高啦!
同時我要“笑”Y師付,她從1960年就用砝碼天平稱樣數萬次,5克及10克砝碼才有多大?難道你Y師付不知道嗎?更何況金的比重要比砝碼的比重要大幾倍!一條項鏈在脖子里,怎么會感到太重呢?這不是問得可笑嗎?
后來,Y師付不但買了金項鏈,又為小女兒買了臺鋼琴……
贊改革開放!時代不同了,大家生活水平在大幅提高,現在誰稀罕金戒子、金項鏈以及大粗金項鏈。更不會有人去問金項鏈戴在頸上重不重。即不同的時代,會有不同的問題。
第二部分:不同時代的凡人的三句話
一、前言
有時候,一句話會讓你記住一輩子。凡人,也會有金句!
二,上海摩術團團長的一句話(大約1955-1956年)
15歲的我尚在<江蘇省常熟中學>念初三。
<上海摩術團﹥到常熟演出,盛況空前。
摩術團團長A在演出中講了一句話: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這句話成為我們這些尚屬無知的初中同學的日常用語~比喻"水平的差異。″這句話時隔60年,我的體會:此話正確!
仿﹤上海摩術團團長A>先生語:
博客人人會寫,粉絲數量不同;
論文人人會寫,同行評價不同;
工資人人會花,各人方向不同;
有病人人去看,醫院效果不同;
微信人人都有,水平擋次不同;
愛心人人都有,大家評價相同。
周錦帆7月29日6:19瞬間原創
三,媽的一句話(1963年9月)
我於1963年7月南京大學畢業,畢業分配時,希望分到北京!
感謝母校,讓我如愿~分到北京,分到<第二機械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報到地點寫著:北京市地安門。當時22歲的我心里略有不快(至今牢記著)~心想:至少有五個研究所排在一起…這第五個研究所肯定很小!
應該9月初起程,但因當年的1963年河北發大水,火車不通…直到9月5日左右才恢復通車。當時我家里因兄弟姐妹多,經濟條件不好,媽給我一只媽結婚時的陪嫁~80公分長、58公分寬、36公分高的紫紅色羊皮箱,及100元錢送我出門。
臨行時叮囑我:"拿國家工資,好好為國家干活(一字不差)″。接著說,“不要省力氣,力氣第二天又會長出來的”。
我乘汽車從常熟到蘇州,再蘇州乘火車到北京。途中僅南京過江的<火車輪渡>就要費時1小時。火車進入河北,火車鐵軌距大水水面僅1市尺,火車如蝸牛趴行。大概歷時近50小時,深夜才到達北京站。從火車站托運處取出箱子…找到一三輪車,拉到地安門收費2元錢。(當時我在南京大學伙計費為12元/月)。
到達地安門,找到報到單上的某巷某號碼,大門極小!心涼了,這個研究所單位太小了…太困~馬上睡下…
第二天上午告知,單位是在北京東郊20多公里的通縣郊區,因尚未安排好你們今年來的60多名新員工/大學畢業生的床位,你們在這里暫住2-3天…
后耒到所里后,才知道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大得驚人…而且附近并沒有第一、第二……研究所。名字起個第五研究所,純屬從保密考慮。
進代號為“二室”的分析化學研究室,1963年有17名大學生進耒,都是北大,南開,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
因為我畢業論文是光譜,所以分在超大的~有約10臺光譜儀的光譜組(南京大學當時只有1臺光譜儀)。
開始工作,我媽的話隨之響起!直至今天。
媽說了另外一句話,我也一直記住:“到了北京工作,不需要離開北京。”事后證明,這句話正確!因為離開北京,意味著離開國外分析化學文獻!那將可能一事無成!
四,亦舒師太一句話(最近)
亦舒女士,為<我的前半生>原作的女作者。
新京報8月1日C02版<文娛時評>一位名為"殺馬特老阿姨″的編劇,寫了一篇評論文章:
題目:演技"炸裂″都是"磨″出耒的。
文中批評某些演員演技差時寫道:"他們忙著秀恩愛,看秀,拍廣告,演綜藝,有的演員沒有把時間花在演戲上。″為此,這位編劇用亦舒的話為告誡:"你的時間花在了哪里都是看得到的。″
現在,誰在花時間去“磨”分析化學手上功夫?
五,一幅畫
老家江蘇常熟,歷耒有"虞山畫派″。宋代知名畫家黃石谷即為常熟人。
記得兒時我家有一幅大的山水畫,有山有水有樹,一位白胡子老者坐東面西、戴斗笠在悠然釣魚…
7月30日,我與家人到懷柔和密云去觀景,我頭戴立笠坐在白河峽谷旁邊,甚為悠然自得…

76歲的我,也曾想過:如果有合適的地方,真想頭戴斗笠在樹下、在水邊去釣魚,成為一個老漁翁。
老伴~北京市首屆紫禁杯優秀班主任,常熟粉皮街人,原藕渠中學教師,李谷一女兒的班主任。

今天9月13日上午與她同事~北京團結湖三中退休老師在公園玩時,她同事隨手拍的照片。
六、一件八成新名牌羊絨衫
現在,我還有兩件羊絨衫,一件深棕色,雖沒穿多長時間,但已有了一個小洞,可能是蟲咬的。另一件乳白色,基本上沒穿過。8月10日,我們小區門口小黑板寫道,為支援貧困地區,希望大家捐獻舊衣服,凡滿五件者贈送鮮花一盆。
我隨手找了五件舊衣服:
其中一件是有銅扣的檢驗檢疫制服;
一件是精仿全棉藍白T恤;
一件是八成新的名牌羊絨衫。我希望有一位貧困地區的同志能穿上可能以前從未穿過的羊絨衫。對我來說,因為還有一件新的乳白色的羊絨衫,可謂舊的不下崗,何來新的上崗呢?
七、一盆宜家假花
假花有兩大優點:一是讓人看著漂亮;二是不會“死”,且不用澆水管理。
日前,8月18日,與老伴到宜家購物,買了一盆“小菊花”放在有花的大瓷碗里作為房間裝飾,所謂“假為我用”。

現實生活中,漂亮的假花確實有實用價值。有的人的體會會更深、更受益。
現在我家里也有假花了!“百花齊放”。
八、陶慧敏關于“老”的一句話
新京報8月21日<文娛新聞?人物>版,介紹在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陶慧敏飾演梁璐一角。

網友吐槽:“這難道就是當年校花的顏值”;
“這難道就是當年演<紅樓夢>中行動如弱柳扶風的林黛玉的陶慧敏?”
新京報作了如下報道:
陶慧敏卻似乎并不在意,甚至在主動談及女演員最忌諱的年齡話題時,微微泛皺的眼角還會帶著豁然的笑意,“粉絲覺得我一下子演這么老,但我現在都五十多了,以后還會更老。”
小貼士:我今年76歲。人變老,遠比你想像著要快。你若不想老的快,最好的辦法是自己有“真”的分析化學成果,這樣,那你退休后想到曾經自己大小不同的成績與貢獻,你心里會感到欣慰的!這樣,你就老的慢了。
九、歡迎燕子到我這里安家落戶—李一如的話“你好!燕子“
新京報6月18日報道:燕子重回后海,“落戶”煙袋斜街。

新京報記者信娜寫道:
燕子又飛回來了。近期,有網友反映,后海地區常聽到燕子的叫聲,“銷聲匿跡”了幾年的燕子又飛回來了。中國觀鳥會會長付建平表示,這幾年,后海地區家燕的數量有所增長,但并未達到較高水平。“你好,燕子!”項目負責人李一知表示,未來還將在什剎海周邊增加人工巢穴,招引更多家燕筑巢。
上大學前,我在常熟城內東高木橋沿河,那里是三條河的交匯點,每年燕子在我家筑巢,和上面的照片一樣。我家可謂燕子的根據地。
它們啁啾啁啾的燕子叫聲,看到我們,一點也不害怕……
兒時夏天,捉螢火蟲、捉蟋蟀、看天上銀河和找“牛郎織女”是我“經常節目”。
現在,我家住在北京朝陽醫院附近,不同類的小鳥常在我空調的室外休息及排便。我想,現在北京的環境越來越好,如果哪天有家燕在我家筑巢,那我太高興了。我盼望有那么一天。
十、陳沖的一句話“嫁出去”
1、新京報8月23日<文娛新聞?人物>用兩版介紹陳沖

以下是新京報記者張坤玉的敘述:
18歲榮獲百花獎最佳女演員,在事業巔峰的時候,卻選擇了遠赴美國,過起從零開始的生活。在好萊塢拍攝的第一部電影因裸露鏡頭在國內掀起軒然大波,隨后主演的《末代皇帝》大獲成功,讓她真正走入了歐美市場。她,就是陳沖。
關于陳沖第二段婚姻,文章寫道:
三年之后,陳沖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他是陳沖好友介紹的,一名醫生,曾救治過陳沖好友的老板。“第一次見面,好友夫婦倆、好友老板夫婦倆都在,他值班出不來,我們等了一個鐘頭,如果是我一個人的話肯定走了,但大家都在,他又不停地打電話說對不起。”
能夠接受相親,此時的陳沖對新戀情有著迫切的期望,“那時還沒到30歲,確實很著急,29歲過年許了一個新年愿望,我說我一定要找到一個好人,嫁出去。同一年的6月就遇到了他。”
2、感想:
A,年青的女同志,祝你在29歲以前找一個好人,嫁出去。若有許愿的場合,建議你許愿—我29歲前嫁出去。
聰明的、理智的女同志,無論你條件有多好,你不忘“29歲前“嫁出去噢!”
加油!
B,守株待兔的“等緣分”,未必聰明,因為很可能,珍貴的29歲從你眼前一晃而過了。
十一,我對年青分析化學工作者的話,不知對不對?
1,不了解國外文獻,不可能作出高水平的工作;
2,解決分析化學實際問題是分析化學硬道理;
3,分析化學工作者最大的快樂是你的分析方法被別人采用,或不得不采用。找個快樂可延長到退休回家。
4,你要了解分析化學的“實戰“水平,不妨參閱我的”青年分析化學工作者科研能力自測法“,《理化檢驗-化學分冊》,2007年8期。
5,我喜歡有個性的,自信的年青分析化學工作者,因為事實證明,他/她更有出息/出真成果的概率更高。
祝各位中秋節快樂!
十二,附錄
青年分析化學工作者科研能力自測法


說明:“自測法”今年剛好發表十周年。你猜猜看~這篇文章為什么加上了“青年”兩字?
十三,3人每人10元
日前,我家洗手間馬桶略有漏水,我計算了一下,每天漏水近0.2立方米。原因是馬桶內的機械零件老化…
后耒我去﹤五金水電小商店>去買了整套抽水馬桶零件及40厘米馬桶軟管。
然后在昨天下午4點多,去小區地下室找<物業水暖工>幫忙。那時他們工作己干完了,3人在小桌上打牌…每人前面是一堆1元的小票。
"師付,我家馬桶有點漏水,能幫個忙嗎?我給你們每人10元。″
…
不久,一位師付耒家了,很熟練,5分多鐘,就修好了。我把30元塞進他口袋,并道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