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北京是古今文化結合得最完美的城市

    研究生論文何時何地應該改題?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5-02 11:14:26/ 個人分類:SCI論文寫作、投稿與審稿經驗

    在我們實驗研究領域,常常有學生論文做不下去的情況發生,原因可能是:起點太高、難度太大,啟動困難;老師期望值太高,學生能力有限;遇到一個難以克服的困難,無法繼續下去;某個環節耽誤太多時間,按原計劃難以按時畢業。這些現象固然是選題定位不準確的必然結果,但對于探索性研究而言,適度“冒險”又是不可避免的。
     
        當然,課題不宜繼續下去,既有可能是導師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學生的原因。在研究正在進行的過程中,導師見到國內外同行已經發表了類似的研究結果,不希望學生再重復別人的實驗或打算換一個方向,也有可能是學生本人開始就對手上的課題不感興趣,又不好直接跟導師說,只能消極應付,最后不想做下去了。這時,導師要與學生好好溝通,求得對方諒解,以利再戰。
     
        我們的研究一般要從頭到尾貫通到底才能拿到結果,在此之前誰都沒有把握一定能取得預期成果。比如,從擴增一個基因到克隆在載體上、轉化進細胞、表達產生蛋白質的全過程,盡管在宏觀上“看不見,摸不著”,但在微觀上還是可以逐步追蹤的。可是,前一個環節出結果,不等于后一個環節也出結果。若后一個環節沒有結果,前一個環節的結果毫無價值,既不能發表,也無法寫進畢業論文。如果前一個環節耽誤太久,會大大影響后面的環節,導致實驗進度延緩甚至無法按時畢業。
     
        有時學生對某個課題非常感興趣,導師也有意讓他闖一闖。可是,由于成功的把握不大,導師不得不承擔可能失敗的代價,如經費、時間等。對此,導師要對可能的結局提前做出預估,并在心中設立一條“底線”,就是在什么時候和什么情況下可以“容忍”課題繼續做下去,但決不能無限制地“拖而不決”,也不能讓學生“自生自滅”!萬一學生真的做不出來,就很可能鋌而走險干出荒唐事,要么造假蒙混過關,要么硬著頭皮湊數據,也有的不得不暫緩畢業!顯然,這些都不是什么可行的選擇!
     
        一般我的學生在第二學期進實驗室體驗,可能讓他做做小實驗,第三學期開始就要正式做論文了。這個學期就是我的“容忍期”,允許學生自己去闖,自由發揮,盡量不予干涉,若能“沖破障礙”就繼續做下去,若“中途擱淺”而且無法動彈就必須及時喊停。因此,我認為學生改題的適當時機應該在第二學期結束前,最遲不能超過第三學期。當然,新課題的難度應有所降低,不確定因素要相應減少,這樣實驗取得成功的把握就大大增加,學生也才有可能在剩下的有限時間里完成論文,順利畢業,并獲得學位。
     
        我覺得,博士生論文應該把科研創新放在第一位,而碩士生論文應以實驗技能培訓為主,部分創新為輔,不必強求方方面面都原創,導師要把學生按時畢業納入首要選項。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