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小兵,張麗玲
摘要: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從梔子中萃取親酯性成分,并用GC-Ms分離鑒定其中的化學成分,計算其相對含量,共鑒定出19種化學成分。
梔子是茜草科(Rubiaceae)梔子屬(Gardenia)植物,是一種常綠灌木,生于山野間,適應性強,廣泛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全世界約有250種。我國有4種,為梔子、海南梔子、狹葉梔子和匙葉梔子。
我國梔子資源主要分布于江浙、安徽、江西、臺灣等南方各省。梔子性苦寒,無毒。人心、肝、肺、胃經。能清熱瀉火、涼血。主治熱病虛煩不眠、黃疸、淋病、扭傷腫痛。臨床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止血、扭挫傷等疾病。現代研究發現,梔子屬植物中含有許多化學成分,如黃酮類(梔子素類)、環烯醚酮類(梔子甙類)、三萜類(梔子花酸類)、有機酸酯類(綠原酸、藏紅花酸類等),另外還含有D-甘露醇、甾醇類、三萜皂甙類、長鏈烷烴、醇及色素等。筆者采用超臨界CO2萃取技術從梔子中萃取親酯性成分,并進行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熱毒瘡瘍、 GC.MS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實驗材料:梔子(Gardenia minoides Ellis)購于廣州市藥材公司,粉碎至約20目備用。CO2氣體購自廣州市番禺廣氮二氧化碳氣體有限公司。實驗裝置與儀器:HA221-50-06型超臨界萃取裝置,自行設計,由華安超臨界萃取有限公司加工生產;分析儀器采用美國HP公司的6890GC/5973MS聯用儀。
1.2 梔子的超臨界CO2萃取:將梔子投入萃取釜中,調節萃取壓力30 MPa,解析壓力5 MPa,萃取溫度50℃,解析溫度40℃ ,循環萃取3 h。從解析I出料口出料。
1.3 梔子萃取產物的GC-MS分析:GC-MS條件:色譜柱:SE-30(15 m×0.2 mm×0.33μm);柱頭壓為40 kPa;柱溫:初始溫度為70℃,然后以5℃/min的升溫速度升至250oC;進樣口溫度為250℃;GC-MS接口溫度為250℃;EI離子源,離子源溫度為230℃;質譜掃描范圍為29~450 U。
2 結果與討論
超臨界CO2萃取物經GC-MS分析,人工解析及計算機檢索確定化學結構,共鑒定出19種化合物,用面積歸一法確定其相對含量(見表),主要含亞油酸(23.143%)、亞油酸甲酯(17.105%)、十六酸(16.357%)。另外,異佛爾酮、優葛縷酮、苯氧乙酸-2一丙烯酯、3-丁基苯酞系首次從中發現。
參 考 文 獻
1 孫火玉.中藥鑒定學.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