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清華大學的幾個常見的誤解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25 16:11:25
1.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校訓
清華的校訓本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出自于梁啟超當年在清華大學的演講。梁在演講中對清華學生提出希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當然也不是梁的原創,原文出自《易》)。之后學校從中取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校訓。
不知道為什么,這幾年很多網文,都給這個校訓加了八個字,獨立精神,自由思想。包括科學網名博鴻飛老師和二傻前輩,也都這樣認為。其實這八個字,是出自陳寅恪悼王國維的題字,而非對學生提出的希望。如果咱們進一步演化,是否可以認為是陳寅恪對清華教師提出的希望?這個我不得而知了,但是從校史的考證來說,這句話沒有用在校訓里面。日前在我們的清華-耶魯研討會上,新竹清華的創建人陳可忠校長之子陳興耀先生在回顧新竹清華的創業史時,引用的清華校訓也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可見把后八個字加入校慶,乃是網友杜撰來批判的。
2.大學,大樓,大師
談起大學,很多人都會引用梅貽琦校長的一句話,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但是引用梅校長的話,也得看場合啊。。。梅校長當時說這個話的背景,是清華大禮堂落成,有1000
多個座位,但是開全校大會,只坐了200多師生,于是梅校長才有這樣的感嘆。我們可以看出,在梅校長講這話的事情,清華其實是有大樓的,梅校長做的,其實是“筑巢引鳳”的工作,有了大樓,我們需要大師來進駐。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并不是說大學不應該有大樓,只是說,有大樓是不夠的,還要有大師,或者更進一步說,大樓是為大師服務的。但是現在清華每新蓋一座樓,都有人拿出這句話來說風涼話,那就是背離了梅校長的初衷了。
3.朱總理告別清華
2001
年朱總理請辭清華經管學院院長,有個演講,雖然是內部的,且總理不讓記錄不讓外傳,但是貌似流傳還挺廣的。其中提到,“今天,我告別清華,以后就很少來了,實際上,就是不來了。”這句話讓很多人困惑,為啥總理會這么決絕的說以后不來了呢?還有人牽強附會說對校方的管理和學校的發展不滿云云。實際上,據在場的同學回憶,這句話當時總理講的時候,完全沒有看起來這么決絕,相反,是在一個調侃的語境下講的。前一句“以后很少來了”是總理要表達的觀點(其實以前來的也不多),至于后一句,據在場人回憶,完全是個玩笑,在場的很多人也都笑了。這個“不來了”其實是不算數的。
另外,總理這次校慶前回清華,其實并不是他01年告別演講之后第一次回清華。
4.關于蔣方舟的信
跟其他類似,凡是嘲諷清華,或者嘲諷“體制”的文章,總是能在網絡上炒紅。方舟學妹的信,產生的背景是啥呢?是某媒體要組個系列稿件,講大家對清華的感受,大概有5篇文章。方舟學妹,被某媒體分配來寫清華缺點的這篇。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的網絡的特點嘛,只有這篇講缺點的文章流傳最廣,哈哈。。。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清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