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新藥篩選基本方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7-08-05 18:27:34/ 個人分類:藥物分析

    一、 隨機篩選

    是最經典的藥物篩選方式,在歷史上曾發揮過重要作用,特別在50~60年代較為變通。它用一個或多種生物試驗手段評篩化合物或自然資源。現在應用的許多有效治療藥物都是通過隨機篩選得到的。隨機篩選典型代表,如利用細菌培養法從自然資源中篩選抗菌素,利用瘤株細胞培養法從多種來源的化學物質中篩選抗癌藥物;70年代后利用受體(競爭)結合法隨機篩選神經-精神性藥物等。

    隨機篩選發現新藥的機率較低,據統計,篩選800個化合物可發現一個有活性化合物,一個投放市場的藥物,常需篩選上萬個化合物,例如美國國家腫瘤研究所(NCI)每年篩選一萬個化合物,連續9年,只有一個成為上市藥物。尤其早期(50~60年代)隨機篩選常用整體動物試驗方法,不但速度慢、所獲信息少、耗資巨大,且不能有效地利用化合物資源。因此,隨機篩選遭到冷落,新藥研制部門,特別是藥物產業部門很少依靠隨機篩選做為發現新藥的主要手段。

    隨著篩選技術方法的進步和自動化技術在藥物篩選中的應用,特別是90年代以來,組合化學在新藥發展研究中確立了重要的地位,隨機篩選又逐漸興起,甚至出現了專門從事隨機篩選的公司,例如有的公司(PanLabs)用全細胞、純化、受體或離子通道建立了45種篩方法,從微生物發酵液和其他自然產物中篩選導向化合物。又如英國的Xenova選用30個與疾病有關的靶標,建立篩選方法,從自然資源中篩選免疫、中樞神經系統、癌和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治療藥物,每年可完成100萬次以上的篩選實驗。

    二、 經驗式重復篩選

    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傳統的篩選方法,其基本程序如下圖所示。

    這種篩選主要特點是合成篩選緊密配合,經重復性(trial and error)試驗過程,根據構效關系(SAR),不斷對化合物進行結構修飾(structural modification),找到選擇性導向或候選化合物。它屬于定向合成與篩選,成敗的關鍵在于確定適當的篩選目標和范圍,選好靶標(target)和篩選指標。60年代以來,特別是70年代以后,這種篩選在新藥發現研究中占主導地位。80年代以來這種篩選方式更強調靶標的選擇,提出了基于機制的篩選(mechanism-based screening),即根據疾病性病的分子機制,選擇關鍵靶標,建立相應篩選方法,進行靶向篩選(targeted screening)。

    417個藥物靶標的系統分布

    系統式疾病                    所占比例(%)

    外周及中樞神經系統       33

    內分泌                              13

    炎癥反應                         12

    血液及造血                         9

    癌瘤                                     9

    心腎系統                            4

    胃腸系統                            4

    免疫調節                             4

    維生素缺乏                        3

    泌尿系統                             2

    據統計,除去抗感染、抗病毒和抗寄生蟲類藥物以外,制藥工業用來做為藥物靶向篩選的靶標已有條有417種,包括受體、酶、離子通道等,涉及10個系統的功能或知患(。在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后這種靶標可增至3000-4000個。據統計,人類疾病有30000種,但藥物能控制和改善的只有100-150種。未得到控制和改善的疾病大多數與基因有關,每一種疾病大約涉及5-10個基因。因此,靶向篩選是新藥篩選的一個有發展潛力的重要方向和領域。

    三、 藥物合理設計與篩選

    也稱基于結構的藥物設計與篩選(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 and screening)或稱理性發現(rational discovery).

    這種篩選的策略是將基于機制的篩選與藥物合理設計融合為一體,為了進行藥物合理設計,必須獲得靶標大分子的結構,特別是三維結構的信息。因此,該種篩選策略的第一步是靶標的分子結構分析。在實施中也可取已知三維結構的靶標,直接進行藥物合理設計,做為工作的起始點。如果大分子一級結構已知,三維結構尚水闡明者,可根據同源蛋白模建等方法預測其三維結構。大分子一級結構不清,只有配體結構信息的,根據其配體推導藥效基因(bparmacophore)模型,或提出假想受體,間接設計化合物。

    合理性藥物發現需要理論計算-藥物設計-化學合成-生物篩選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其關鍵在于藥物設計。成功的藥物合理設計可大量減少化學合成和生物篩選的工作量,提高新藥發現的機率,降低獎金投入;不成功的藥物合理設計,則無異于經驗式重復篩選。目前這種篩選在學術技術領域里受重視,在經驗和理論上也取得一定進展,但在應用領域里,取得成功的例子不多。因此,有人稱理性藥物發現的時代尚未到來。藥物合理設計仍屬于輔助手段。

    (來自紅軍長征論壇)


    TAG: drug新藥新藥篩選藥物設計designscreen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9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29188
    • 日志數: 23
    • 文件數: 65
    • 建立時間: 2007-07-16
    • 更新時間: 2010-08-15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