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放松夢想:像貓一樣在陽光下睡著。
“導師” or “老板”?中國學術圈的一個“怪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4-13 16:46:50/ 個人分類:學術
讀研以來,切身體驗到中國學術圈的一個“怪象”:身邊的很多同學私下里都稱自己的老師“老板”而非“導師”。
在這里圈子里混久了,自己也染上了這“習俗”,同學之間談起自己的老師時,自己偶爾也會隨后說出一句“我老板…… ”
其實,說句心里話,自己很不情愿將自己的老師稱為“老板”。除了顧慮老師如果無意間聽到自己的學生叫自己老板心里可能會很不舒服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一直固執地認為稱自己的老師為“老板”實際上是將師生關系給異化了,它降低了“導師”在我心里的美好形象,將“導師”這種受人尊敬的職業頭銜降低到世俗、功利的水平。不知道給位童鞋、老師對此有何感受,這種異化了的關系會讓我自己感到很不舒服:在這種關系下,我不就是Paper生產線上的一名底層工人了嗎,這不僅不會創造任何價值反而是在浪費在二次分配中成為科研經費的那部分納稅人的錢,如果我要去打工,干嗎非要呆在這種只能勉強滿足溫飽的地方呢?長此以往,不抑郁才怪。因此,我一直不情愿稱自己的老師為“老板”,而是更愿意稱其為“導師”。我是抱著學習的目的來這兒的,我還是一名學生而已,這樣不僅能夠在面對僅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質待遇的時候心里感到平衡而且鞭策自己不要虛度當學生的時光,因為你是為自己的未來而學的,如果你的目標足夠高尚,你還可以說自己是為增進人類的知識而學的,這樣心里就會踏實很多,當自己努力學習的時候也能油然而生一種充實、自得其樂的感覺~
不過,既然“老板”這一稱謂在各大校園和科研院所如此普及(至少在國內是這樣,沒有出國的經歷,目前還不知道國外是不是也這樣?),必定有其原因吧?近來通過與其他同學的接觸、探討,我越來越真切地認識到之所以出現這種異化的師生關系,導師、學生都有責任,也或許跟目前的教育、科研體制也脫不了干系,因為現在的老師也就是若干年前的學生。咱們先談談導師吧!正如韓愈在《師說》中所言:“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從科學研究這一行來看,作為老師,最基本的責任在于幫助解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碰到的一些困惑;其次在于向學生傳授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最高的職責則在于向學生傳授研究之道,使學生有能力成為獨立的研究者。接受過中國傳統教育的老師應該都在小學或中學階段讀過甚至可能背誦過這篇文章,但是,還有多少人在自己成為老師之后能夠記得并踐行這句話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根據目前的情況來看,形勢不容樂觀。
根據韓愈的標準,可以姑且可以將當前的老師分為四類:“放任不管”類,這類老師在招進自己的學生之后,基本處于放任不管的狀態,只是在自己有任務的時候將其分派給學生,學生能否學到東西就完全靠自己“修行”的功夫了;“答疑解惑”類,這類老師也沒有什么管理學生的方略,但是總體來說還是鼓勵、支持學生的,他們也會憑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來給學生解答一些學習中的疑問,學生如果足夠努力應該也會有所小成;“專業講授”類,這類老師精通某一個領域,她(他)會時常給自己的學生分享一些自己所了解的專業動態,也愿意向學生分享自己所了解的專業資源,學生如果專心治學,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也還是不成問題的;“引導傳道”類,這類老師自己很熱衷于研究,他們勤于學習,熟悉動態,愿意無私地付出自己的精力來指導學生學習什么是好的研究,如何做研究等,或許他們還將此看為人生的一大樂事,他們對學生有嚴要求和高期望,同時他們也愿意傾自己所能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支持,將自己所學到的做研究的精髓傳遞給學生,這類學生只要努力、天分不差應該會在有朝一日成為學術界的新星、貢獻卓著的科學家。談完導師,我們再來看看學生的責任,在我看來主動、踏實、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夢想成為一個科學家的好學生的基本素質。不知道導師們是如何選擇自己的得意門生的?這或許很理想化,很多童鞋抑或會認為這要求太高,不過我認為既然決定在“科學的廟堂”(記憶中這是愛因斯坦在《探索的動機》這一演講中所提到的,見附注)里“修行”,就不應該對自己要求太低。如果是在忍受不了,就最好另尋它路吧!此外,我們不能忽略的是整個的教育、科研體制以及整個社會的時代精神、文化氛圍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老師的教導行為的影響。當然,這樣一來就把話題扯大了、遠了,詳細地探討相關的因素也不再我的能力范圍之內,在此就不再多言。
我真誠的希望中國的象牙塔里能夠有越來越多的“導師”而非“老板”,能夠有越來越多堅持科學夢的年輕人加入到科學共同體中來!如果有朝一日,越來越多的學生能夠在私下的言談中打心底里將自己的老師看成是“導師”而非“老板”,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為探討一個問題或進行一項實驗而割舍生活中的許多其他感官刺激,中國離“科學強國”的日子也就會越來越近了~
附注:愛因斯坦在《探索的動機》這一演講中的講話摘錄:“在科學的廟堂里有許多房舍,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樣,而引導他們到那里去的動機實在也是各不相同。有許多人所以愛好科學,是因為……科學是他們自己的特殊娛樂……另外還有許多人所以把他們的腦力產品奉獻在祭壇上,為的是純粹功利目的。如果上帝有位天使跑來把所有屬于這兩類的人都趕出廟堂,那么聚集在那里的人就會大大減少……
我們的[科斯]就是其中之一,這也就是我們所以愛戴他的原因。”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