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帆教授——《檢驗檢疫科學》創刊人、責任副主編;《理化檢驗-化學分冊》40年編委;《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原編委;《分析化學》審稿人(1980年-1990年)。
周教授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在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檢驗檢疫系統工作23年。曾發表文章100篇以上。
學術專長:
1)離子交換分離的研究與應用;
2)樣品前處理中的分離富集;
3)有害重金屬與稀土元素光譜分析;
4)化學傳感器的研制與應用;
5)鈾釷放射性元素的分析。
6)離子交換法制備商品化高純物質..................
大隅良典獲諾獎啟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10-08 07:25:54/ 個人分類:日志
<中國新聞網>2016-01-03,18:11分的標題:大隅良典對獲諾獎表示驚訝,稱"我在實驗室″。
啟示:
1,研究大方向選擇的準確的重要性。
2,科研成果是在實驗室幹出耒的,說明了長期堅持不懈努力的必要性。
3,日本知名學者大隅良典70多歲了,還在實驗室工作。這讓拿國家科研基金,而不進實驗室的博導感到難為情灬
誰會難為情?
"這個你知道的!″那就是屁股在實驗室坐不住的那些人…
4,據說,不少諾獎獲得者,曾在美國大學進修過,這些在世界上科學最發達國家學習和研究的經歷,會可能讓他們科研基因變異~變優。
5,我雖然是平凡的分析化學工作者,但我感到驕傲:
1958-1963於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其中學了<離子交換分離﹥這門專門化課(全國綜合性大學化學系,唯南京大學),授課老師是當年留美的裘家奎(1958年時)二級教授。
1963年9月-1990年8月,幾乎每天都在核工業部北京五所分析化學研究室,主攻<離子交換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
6,建議:
凡向申請科研基金者,除了用文字說明研究方向的確實準確且肯定會有應用價值外,承諾:進實驗室一定"打卡″,每年365天,進實驗室時間保證超過36.5天(叁拾陸天半)。若不能做到,承諾仃止向國家申請科研基金1年。
周錦帆10月4日晨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 分析化學國慶實驗室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