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研究生學位論文究竟什么時候寫比較合適?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25 11:26:49

      一位博友寫了篇文章,提到現在有的老師已經叫進校不到一年的研究生確定學位論文選題了。這實在有點早了。不禁使我聯想到學生的早戀問題。正常的一個人,戀愛、結婚、成家、立業,本來是有規可尋的。可是,現在的一些老師眼里全是可以量化的成果,太急于求成了。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兩個階段對于論文的要求應該有明顯的不同。對于碩士研究生,我覺得還是重在課程學習為好。中國的碩士研究生一般都是三年或兩年半。在國外,特別是英國,一年就可以拿到碩士學位了。但是,實事求是地講,人家的博士學位含金量比我們高。這與國家水平、學校水平、導師水平與培養條件有很大關系。正像中國足球不行首先是因為教練不行一樣,中國教練應該反省自己的培養水平。學術研究與論文寫作應該是一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事情。

      學術研究與青年戀愛婚姻一樣,太早與太晚都不是一件好事。個人覺得,碩士研究生二年級下學期考慮比較好,博士研究生二年級上學期考慮為好。碩士的重心在于課程學習,需要多多積累。特別是中國特色,使得我們的公共英語、公共政治理論課等占用了大量的時間。此外,黨課、活動等也一樣占用時間。甚至讓研究生無奈,因為不聽話的研究生可能要在就業、公務員考試方面遭遇“潛規則”,大學里面總有一些不懷善意的壞東西客觀存在著,例證不勝枚舉。

      合格的博士論文是獲得博士學位論文的重要條件和必要保證。太早,知識儲備不足,可能容易力不從心。太晚,影響畢業和就業,也得不償失。建議還是把研究生培養計劃弄明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胸有成竹,心中有數。一切從個人實際和學校實際出發,有的放矢為好。畢竟,有什么水平的老師、學校,就有什么樣的學術研究水平和論文寫作水平。不然,也不會有誤人子弟之說。另一方面,受益的學生則直接稱他們的老師為恩師。老師要有自知之明,學生心中自然有桿秤。過于親密的師生關系與僵化的師生關系早就被新聞媒體捕風捉影了。

      學術研究不神秘,師生關系不神秘,我們需要返璞歸真。事實上,學術委員會應該理直氣壯地將學術的事務管理起來。教學與科研只能遵尋而不應違背教學和科研規律。個人一直認為,學位論文不應該與研究生畢業掛鉤。發表是學術期刊的事情,它承擔著學術文化的傳承價值,具有相對獨立性。學習與科研則是學生可以自己決定的事情。怎么能夠將學生不能控制、主宰的事情要求學生去做呢?換句話,學生的論文有沒有到達畢業與獲得學位的要求,正是專家學者應該鑒定的工作。難道專家只是劃圈和蓋章的嗎?難道只是換身服裝出席儀式與典禮的嗎?

      大學理應老老實實培養學生,而不應該懷著其他目的綁架學生。凡是學生跳樓的學校,背后都有管理與制度的問題。大學,回到你的本來面目。老師,多花點功夫培養教育學生;學生,好好珍惜寶貴大學時光;管理者們,特別是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們,別把自己當成什么所謂干部,別自我感覺太好,不過是服務導師、服務研究生的鐘點工而已。少數人本來就是學者,身兼多職固然有奉獻學界的正面意義,但也不排斥參與分享紅利的實際效果。正像食堂旁邊總會客觀上飼養老鼠、流浪貓一樣,研究生教育也會飼養著一些老鼠、流浪貓!吃飽的公貓溫文儒雅、憨態可掬,儼然文學專家,沒有吃飽的母貓發作起來便活脫脫一個癔病患者。累死的累死,閑死的閑死,無聊的無聊死,荒唐的荒唐死,此即當代大學寫生畫。沒有老師與學生,所謂的管理者值幾個錢?一文不值!大學,需要清醒認識自己,千萬別太聰明了!

      學術“早戀”,或一見鐘情,或青梅竹馬,一旦墜入愛河,由于社會支持因素、心理成熟因素、家庭文化因素等原因,未必白頭偕老,甚至會咽下苦果。反之,學術的“大女”,一旦錯過選擇的黃金期,容易變成“剩女”。學人成“家”正如姑娘嫁人,平時情投意合,心心相印,關鍵時刻才能相濡以沫。當然,也有一些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隨遇而安,一樣過得逍遙自在。有些人抱著死后那管它洪水滔天的態度,照樣通過抄襲剽竊活得滋潤著呢,幾乎每所大學都有這樣的人。出事前的鐵道部長不比誰都風光,更遑論落馬后的前北京、上海市委書記。這一切都印證著一句老話:得勢的貍貓猛如虎,背時的鳳凰不如雞啊。

      學術同樣需要“優生優育”,需要科學合理安排。尋找“最佳”生產年齡,醫學需要,學術同樣需要。讓他們自然結識,讓他們培養感情,讓他們兩廂情愿,讓他們情投意合,讓他們“沙暖睡鴛鴦”。還是自然分娩為好,還是母乳喂養為好。在中國,生孩子,只生一個好,學術成果只生一個肯定不好。最風光的學者大都“妻妾成群”,在現有體制下,發表就是成果,刊物就是品牌。現在的學術成果已經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管理科學化沒有錯,需要可操作性也沒有什么錯,錯就錯在將復雜的可操作性理解為簡單的量化。管理問題的可操作性,應該理解為復雜的變量關系正確處理,而非千人一面的單一公式。將復雜問題簡單化與將簡單問題復雜化一樣,都是打著科學的旗號明目張膽反科學,這是鄭人買履的現代版本。真理逾越半步便成為謬誤。說千道萬,都是量化惹得禍!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