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我們在危機面前應該表現得更成熟一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19 14:29:51

      首先,響應號召辟謠,請大家不要再搶鹽了。雖然絕大多數去搶鹽的人不會看到我寫的內容,但還是要堅持澄清一下,碘鹽對防輻射沒有什么幫助。 因為一向很懶,所以雖然被很多人問過很多問題,但總也下不了決心寫點東西介紹一下我對這次核電站泄漏危機的理解。一是網上已經有很多形形色色的介紹文章,雖然良莠不齊,但覺得大家總能通過自己的判斷獲取些信息。二是要真寫一篇全面、準確又生動的介紹性文章,也得花很多時間,調查每一個數據什么的,著實讓我為難。但看現在的情形,還是先零星寫一點吧。

      現在對這個問題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我覺得有兩種心里危害最大。一種就是恐慌,像這次搶鹽的事情就是一個典型的體現。另一種就是不重視,看到許多人發表文章說,根本不可能影響我國,輻射影響瞬間就沒了之類的。雖然對穩定大家的情緒是有意義的,但從客觀角度講也是不太負責任的。試想為什么很多人出來辟謠的情況下還有人相信那些謠言去搶購碘鹽,一是許多人科學知識不夠,科學素養不高,無法辨別真偽,另一方面也說明專家們公信力不夠,你一開始告訴大家什么事情完全不可能發生,如果后來又發生了,大家怎么相信你。

      我覺得現在對這件事情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多了解一些知識。知道一旦如果放射性物質影響到我國,我們每一個人應該采取什么方法去避免受到傷害。慌亂只會造成更大的危害,而不利于解決問題。

      輻射就是一些具有很高能量的粒子或者光(也可以看作光子),有時候也指產生這些高能粒子的過程。一般來講這些粒子的種類包括氦4原子核(阿爾法粒子)、電子(貝塔粒子)、高頻光(伽瑪射線、x射線)以及中子。每一種粒子的性質不一樣,因此每一種輻射對我們可能造成的傷害也不同。最近新聞里時常出現的表示輻射大小的單位Sv(西)是表示等效劑量(dose equivalent)的單位。它的意思是1Sv等于每千克物質吸收了1焦耳能量的輻射,依此類推,1毫西就是每千克物質吸收千分之一焦耳的輻射,1微西就是每千克物質吸收百萬分之一焦耳的輻射。當然同樣質量(體重)的人吸收的輻射越多,危害也就越大。細心的人會發現,單位質量的物質吸收多少輻射是同物質的種類以及輻射的種類有關系的。同一強度的輻射照在不同東西上,吸收率是不一樣的。不同的輻射穿透本領不同(阻止本領,stopping power),被身體吸收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比如伽瑪射線穿透力強,其攜帶的能量基本上是線性地均勻分布在全身。而阿爾法粒子則很容易被擋下來,所以其能量會集中分布在表皮,這就會造成局部的等效劑量很高。現在新聞里說的等效劑量一般是用光輻射(伽瑪射線)算的。

      輻射中,最難防護的是中子,因為其不帶電,很難被擋下來。但我們不需要擔心中子輻射,因為只有在反應堆發生鏈式反應的時候才會放出大量中子。實際上,由于距離遙遠,反應堆直接產生的各種輻射是很難到達中國的。現在能夠威脅我們的是那些泄漏出來的放射性物質,比如常被大家提起的碘131和銫137。這些元素有天然的放射性,也就是說只要他們存在,他們就會有一定概率自己發生核裂變,發射出高能粒子。這些物質會隨著大氣或者云彩(所謂的輻射云)到處飄。如果落到我們衣服上或者地上,就會不斷地輻射出高能粒子轟擊我們的身體。碘131的半衰期是8天,也就是每過八天,就會有一半的碘131裂變掉,放出相應的輻射,因此一堆有放射性的碘 131可能要過幾個月(好幾個8天)才會基本裂變完,失去其放射性,而銫137的半衰期大約是30年。當然,半衰期越長,同樣數量的放射性粒子單位時間放出的輻射就會小,但是輻射持續的時間會很長。與之類比,裂變堆里用的鈾235的半衰期是7.1億年,所以只要不大量接觸,其放射性很低。

      最麻煩的是,放射性元素是很難被“消滅”的,只有通過核反應才能將其轉變為其他元素,這對我們處理來說不現實。而一切想使用化學方法,比如焚燒中和之類的手段,都無法改變其放射性。對此,大家能做的只能是使其稀釋到一定濃度之下。因而,大規模核泄漏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我們只能等足夠長的時間才能讓其自己失去破壞力。在這個過程中,它會從云中落到大地,再流到海里,再回到天上,并不斷地輻射著。不過自然界本身就存在著各種放射性物質,只是濃度很低,少量的放射性對我們造成傷害的概率是很低的,只要把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質稀釋到和自然環境中存在的水平差不多,就會不有什么危害了。

      至于放射性照射到人體的后果,一方面是破壞細胞和組織,造成組織或器官損傷,比如被輻射后皮膚起水泡、潰爛就是這樣造成的。但這種破壞集體組織的輻射強度要很強才行,因為一兩個細胞的死亡對整個器官或者組織的影響不大。并且,我們的機體是有修復能力的,在一定程度內的組織、器官損傷是可以被修復的。因此在安全劑量之下,人們對輻射不會有什么反應。另一方面,高能粒子還會打壞我們的DNA等,造成基因的突變,基因是我們自己復制自己的模板,這些控制細胞復制的結構一旦損壞,就會在細胞分裂的時候出現問題。當然,不排除一個人被照射后變成有各種超能力的超人、綠人之類的情況(就像好萊塢電影里面的一樣),但這個概率是相當低的。因為輻射對基因的改變完全是盲目的,從一大堆隨機打出的字符里找一句有意義的話(而且還要是有正面意義的話)幾率低得很。人類也正是利用這一點育種,比如對許多小麥種子用射線進行照射,使其變異,從大量的變異中篩選出幾個幸運的“好變異”,比如抗病、增產之類的,然后應用于生產。一般來講,基因的改變會使細胞分裂失控,形成“癌細胞”。但這完全是個概率問題,當然,輻射劑量越大,發生這種癌變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概率對于一個單獨事件來說是無法判斷的。有時候可能只有一個細胞突變,就會存活下來,當然這些都不是我們所能控制的。

      一旦周圍的放射性物質超標,我們應該盡量呆在室內,因為混凝土墻壁能擋住大部分的放射性。另外,出門帶口罩,吃飯要注意,不要讓放射性物質進到體內,畢竟我們的皮膚還能幫我們阻擋一下。另外,許多生物體或器官有“收集”某種特定元素的怪癖,比如甲狀腺就喜歡把體內的碘集中起來,所以,如果身體吸收了小量碘131,就會都富集到甲狀腺,提高濃度,造成損傷。因此在空氣和水被污染的時候,要避免吃富含碘和銫等的動植物。

      就目前檢測情況來看,我國環境還沒有被日本核電站問題影響(這個問題對中國人的心理影響看來更大一些)。大家只要做好準備,知道如何應對就好,我們可以從一次危機中學到很多東西。

      隨便寫了這么些,感覺真不容易,膜拜那些天天寫日志的大仙。希望大家多提意見,多多指正錯誤。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