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生產過程中化藥外觀檢查中,黑點問題是否困擾大家。你們的質保部門用什么樣的標準進行衡量?
國產的輔料,如果把關不嚴的話,出現黑點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一些需要過濾后重結晶的輔料,如果使用0.45或者是0.25um的濾膜過濾,則結晶后的輔料即無黑點,否則,很容易出現黑點。一步制粒機的進風系統如果長久不清理,過濾器也長時間不更換,其中積攢的灰塵很容易在使用的時候被帶入顆粒;長時間不徹底的清場,也容易在顆粒中混入黑點;如果中藥和西藥使用同一臺一步制粒機。如果是用鼓風烘箱干燥顆粒,風道中積攢的灰塵被吹入顆粒也會產生黑點。中西藥使用同一臺壓片機如果清場不徹底會在片中引入黑點。
1、操作過程中所有物料容器(主要是指塑料袋)的存放應離地,因為地面的異物如果粘附在上面,投料過程容易引入。2、就像版主所說的,所有的清場一定要徹底,防止異物的引入。特別是制粒機和壓片機。但是一步制粒機底部的篩網目數應該在200目左右
不會引入大的黑點,即使能通過的也不會 太引人注意。倒是壓片機,在運轉過程中上沖與模空摩擦產生黑點,異物,掉落在片面或刮粉器的顆粒內,經壓片機壓后變得更加
明顯。再有就是包衣機的進風、出風系統應改經常性的清理,否則進風會帶入黑點。3、原輔料應提高要求,包括對供應廠家的要求和自身加工處理的要求。像蔗糖、HPC這些常用輔料黑點就很多。我們一般都要過
120目 ,能有效減少黑點。4、操作工在操作時一定要注意工藝衛生。并不是他們所有的操作我們都知道,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去監督。所以
一定要加強,衛生培訓。5、所用容器具必須清理干凈。特別是中西藥共同生產的車間。6、中西藥共同生產的車間如無法避免同時生產的局面,也應保證同一工序不能同時生產。粉塵的擴散并不是說單單的
相對負壓就能解決的 。同一空調系統更容易引起污染。
我們也遇到過黑點問題,原料藥里出現數量不穩定的黑點,不過設備更換為不銹鋼后好了,主要是設備上的鐵銹脫落后經粉碎進入。我們原料藥成品內控黑點項為≤5個/g。檢驗方法為在10×10cm的平板上(10×10cm為凹槽)鋪滿待驗品約10g(我們產品定做的塑料平板),用玻璃板壓平,在光線明亮處,眼睛距平板一尺檢測,發現黑點等用小勺揀出,一面揀完后,用小勺翻翻用玻板壓平再找,如此共計3次,黑點總數除以供試品數量。
在原料藥的外觀檢查中我們也用這種溶液法檢查黑點,具體操作如下:稱取樣品適量,置50ml燒杯中,用水或規定溶劑使完全溶解成規定體積的澄清溶液,置白色背景下,使眼睛至燒杯底面距離25-30cm之內,自上而下或自燒杯前方使視線成45°角向下觀察.讀取半分鐘內能見到的黑點個數,除以稱取樣品克數,計算即得.
部分敷料如纖維素類在生產中不可避免的會產生黑點,進口的也一樣。可觀察黑點的形狀,如邊緣不完整則應是壓片產生的油污。如邊緣分明且很小,可試查敷料。
我也遇到過類似情況,制粒時發現有小黑點,壓完片后黑點也很明顯。后來確證是粉碎機未清理干凈,有物料粘在機器內壁上,經過一段時間后,物料被氧化、結塊變黑,再次粉碎時就變成了小黑點。連續粉碎同種物料時,也不要間隔時間太長,否則不穩定物料會降解,甚至變黑!
(1)壓片機的上沖如果不用時一定要拿下清理,以免上沖的潤滑油長時間不用形成油泥,壓片時會隨摩擦進入物料造成黑點。即使是同一品種在相隔較長時間生產時仍要清理壓片機。(2)制粒機的清理要到位,特別是接縫處要清理干凈。建議中西藥共同生產要每次用新的篩網(清理不凈)。(3)中西藥共同生產干燥時,干燥用布要分開,我有西藥被污染變色的教訓。有些中藥是不能洗掉的,但是能與西藥的某種成分反應,就不光是黑點的問題了。(4)如果用高效包衣鍋,只要清理干凈一般不會有問題,但是用旋轉包衣鍋如果需要內壁粘貼繩(用于片子翻動)建議用白色醫用膠布,且要勤更換。盡量不用透明膠帶。
黑點原因:1、輔料,淀粉里我做小試配漿時發現蔗糖。2、機器,震蕩篩(篩網一圈),壓片機(油污落下甩進片子里),濕法制粒機
。3、生產,一批生產完下批藥的前兩批最多,物料碳化。
解決辦法:1、 輔料向上面戰友說的過篩120目,嚴格審查供應商。2、 清潔要徹底,操作工要有質量意識,不要等QA查
,沖頭及膠皮圈每班生產完要擦拭,制粒機拆下把水放凈,補充新水再放之無色。3、 可用空白物料試,試完的物料不仍,節約成本
建議:1、 每三批之五批大清一次。2、 如意壓出片子 挑出來粉碎過篩。
包衣鍋清得太干凈時會產生黑點,因為包衣衣鍋速度快與片子摩擦所致,降低速度減短時間就好很多,這個要自己去摸索根據自己單位機器的技術參數
。
以前參加輔料研討會,曾經聽說過黑點控制,比如微晶纖維素,每個商家生產的黑點可能控制得不一樣,每個國家規定的黑點控制數目也不一樣(國內藥典好像沒有黑點控制標準)。后來再過篩的時候還真的發現潔白的微晶纖維素里面有黑點。
所以生產過程中黑點的原因:1)原料藥或輔料中的黑點;2)儀器清洗不完全,特別是壓片機,如果沖模生銹的話估計是有黑點的;3)過篩過程中篩網混入
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公司很久,我們也多次進行分析,總結可能帶入黑點的渠道:1、輔料,微晶纖維素和羧甲淀粉鈉都會有黑點,好壞要看運氣,有時多,有時少,要求車間員工配料時注意,如黑點較多則不使用。2、制備過程,尤其是制粒及壓片為主,解決主要通過加強清場的控制,同時壓片加防油圈。因為我公司這個產品整粒是30目,如片面有大黑點可以肯定是壓片帶入,小黑點則是配料時混入,很好區分。3、尾料,尾料里往往黑點很多,我們的做法一般是將尾料溶于水,再過120目篩。
化藥的生產產生黑點的問題是很頭痛的事,除了生產過程機臺設備的問題、操作問題外,均可以采取管理的手段解決,但我覺得關鍵是物料的問題,目前對輔料的標準要求不明確,往往出現黑點問題時:供應部說:提供給生產部的均是按國家標準檢驗合格的,有什么問題?與輔料廠家提出廠家回復:我們的輔料也是按要求檢驗合格的,你要好點的,有,那價格就高了,我覺得希望盡快制定輔料相關的要求。輔料生產管理畢竟沒有達到GMP的管理要求,我目前的做法是將所有的輔料過篩處理140目,2010版的藥典實施增加了不少有關物質的檢查,說不準與輔料的黑點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