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南方日報-東莞觀察》刊發了一組主題為"尋找東莞創新中軸線"的策劃報道,拋出了"東莞需要打造屬于自己的創新中軸線,從而樹立城市創新新名片"這一命題,報道出街后在社會各界中引起強烈反響。
6月18日,東莞市城鄉規劃局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高水平打造東莞創新中軸線意義重大,有較高的操作性,該局將大力支持。若條件成熟,還可將其納入東莞新一輪城市總規成果中。
有利于促進創新要素聚集流動
評價
市城鄉規劃局負責人表示,“尋找東莞創新中軸線”報道提出了東莞創新中軸線的概念,并就東莞如何發力等問題,結合現實挑戰、各方意見和國內外地區經驗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對東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城市空間格局,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實現高水平崛起具有積極意義。
該負責人說,該軸線不僅是東莞創新中軸線,更是珠三角東岸穗莞深港區域創新走廊的重要組
成部分。聯合周邊城市共同打造該創新中軸線,既有利于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契合廣東結構轉型實現“四個率先”的發展要求;又有利于加強珠三角東岸的
區域合作,促進創新要素聚集與流動,提升“穗莞深港區域創新走廊”的創新能力;還有利于加強全市統籌,推進發展模式轉變,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增強東莞的區
域競爭力。
“我們認為該創新中軸線對東莞乃至更高層面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和現實意義,也有較高的操作性,下來將結合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決策,積極配合做好有關工作。”上述負責人說。
結合總規加強創新中軸線研究
表態
目前,市城鄉規劃局正在牽頭組織編制《東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下
簡稱“總規”)。該總規綱要成果已于今年3月12日至14日通過了住建部與省住建廳聯合審查,目前正進一步修改完善成果,計劃到2015年底可報請市政府
討論和市人大審議,再進入省政府和國務院的審批程序。
該局負責人說,總規圍繞“國際制造名城,現代生態都市”的目標定位,確定了創新驅動的城市轉型發展路徑,通過構建“一中心四組團”的市域統籌發展格局,引導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和高效整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其中,中心組團是高品質城市中心,以市區、松山湖國家級高新區、生態園三位一體的空間格
局,建設全市的政治中心、商貿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中心組團重點發展輻射全市的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循環經濟產業,強化科技創新與現代服
務產業的融合發展,通過交通設施建設、片區統籌、產城融合等戰略措施,進一步提升松山湖和生態園在“穗莞深區域創新走廊”中的核心地位。
與此同時,總規明確提出培育一批重點地區并賦予特別政策,保障科技創新的發展空間,為促進“東莞制造”向“東莞智造”轉型,帶動全市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強大創新研發引擎。
“總規空間、產業發展思路與打造東莞創新中軸線的目標和思路是一致的。”該負責人進一步
說,自總規啟動以來,市城鄉規劃局已與松山湖、生態園以及相關鎮街開展了多次調研座談,初步探討了打造東莞創新中軸線的設想。由于東莞創新中軸線的規劃研
究工作仍處于初步設想階段,方案并未成熟,該局將在總規成果階段,進一步加強與有關園區、鎮街溝通,若條件成熟可將東莞創新中軸線的內容納入總規成果中。
如何打造創新中軸線
市規劃局提多個建議
首先,加強區域對接
東莞創新中軸線從地理空間上主要包括新城大道—生態園大道沿線的松山湖、生態園以及周邊
鎮街,但其輻射影響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上述范圍,應該上升到整個東莞、珠三角甚至更高層面來考慮其定位與作用,爭取國家和省在特別政策、基礎設施、重大項
目等方面的支持。同時進一步加強區域對接與合作,特別要做好向南與深圳光明新區、南山區,向北與廣州科學城的對接工作,強化東莞與廣州、深圳的交通聯系、
產業對接,促進設施共享,優勢互補,使其成為珠三角東岸穗莞深港區域的創新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堅持產城融合
東莞創新中軸線要以人本、綠色、智慧、高效等理念,將產業、城市服務、生態休閑等空間三
者結合在一起并集聚在一定的區域。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動力,驅動城市更新和配套完善,實現產業和城市之間互動發展,打造
綜合性城市功能區,進一步通過提升城市品質,吸引科技研發高素質人才,提升產業的發展規模、層次和質量,助推科技創新發展。
再次,強化基建支撐
中軸線周邊應加強公共交通、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和市政基礎設施等完善提升,尤其要突出以人為本,圍繞創新活動,營造高品質的“場所”空間,支撐該創新軸線的可持續發展。
此外,注重規劃引領
總規是確定東莞市未來發展方向的戰略性、綱領性文件,打造創新軸線還需要通過專項規劃研究等落實建設實施方案。
注重規劃引領,重點是中部創新軸線在區域中的定位、作用以及用地、產業、基礎設施以及園鎮分工協作等方面加強研究,以及圍繞創新活動如何完善公交和各種服務設施,塑造良好的“場所”空間,并上升至全市層面形成統一共識,落實近期行動計劃,有序開展建設。
最后,明確統籌機制
該創新軸線包括新城大道—生態園大道沿線的松山湖、生態園以及周邊多個鎮街,相關工作也
涉及多個政府職能部門,要高水平打造該軸線必須要建立強而有力的組織領導、決策協調、財政投資、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等方面的統籌實施機制,實現公共服務、
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利益共享等方面的統籌,優化政策設計,促進園鎮互動,提升創新軸線的整體建設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