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周錦帆教授——《檢驗檢疫科學》創刊人、責任副主編;《理化檢驗-化學分冊》40年編委;《離子選擇電極/化學傳感器》原編委;《分析化學》審稿人(1980年-1990年)。 周教授1963年南京大學化學系分析化學專業畢業,在核工業部北京第五研究所分析化學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27年,又在檢驗檢疫系統工作23年。曾發表文章100篇以上。 學術專長: 1)離子交換分離的研究與應用; 2)樣品前處理中的分離富集; 3)有害重金屬與稀土元素光譜分析; 4)化學傳感器的研制與應用; 5)鈾釷放射性元素的分析。 6)離子交換法制備商品化高純物質..................

    屠呦呦獲諾獎—“解決實際問題”是唯一,兼說退休教授分三類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10-08 14:31:56/ 個人分類:日志

      一、事由

      今天10月6日,<新京報>頭版大標題:“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獎”。副標題,“發現青蒿素,顯著降低瘧疾死亡率,被授予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新京報>A02版<社論>寫道: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于昨日揭曉,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榮獲該獎項,成了3名獲獎科學家之一。消息傳來,輿論振奮。屠呦呦也成了中國大陸本土科學家中榮獲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第一人。

      中國籍,諾獎,自然科學……這幾個關鍵詞在諾獎產生交叉,注定會引爆亢奮的國內輿論:繼莫言后,屠呦呦獲獎,無疑再度圓了國人的諾獎夢;作為首位獲得該殊榮的中國科學家,慮及其“空前”一面,它也令中國人的科學類諾貝爾獎情結得到了部分開釋。

      寫得好!我們人人為此振奮!

      二、報道主要內容

      <新京報>在A05版<封面報道>中有如下標題:

      1、從東晉藥書中獲啟發,坦言得獎“有些意外”;

      2、從《肘后備急方》中找到靈感;

      3、青蒿素發現者曾有爭議;

      4、知情人稱屠呦呦仍在帶項目。

      三、屠呦呦的貢獻

      <新京報>A05版寫道:

      對于屠呦呦的研究成果,評審委員會委員漢斯?福斯貝里如此評價:“她的發現在過去十年間顯著降低了瘧疾死亡率。”另一名委員揚?安德森的評價更為“細化”。他說,得益于屠呦呦的研究,過去十年全球瘧疾死亡率下降了50%,感染率降低了40%。

      屠呦呦攻克的學術難關/具體的學術貢獻:

      <新京報>A05版繼續寫道,

      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副總裁魯白及其同事向媒體指出,屠呦呦的關鍵作用表現在,她提出了用乙醚提取青蒿中有效成分的方法。之前研究人員所使用的水煮法和乙醇提取都效果低且不穩定,而屠呦呦打破了提取青蒿中抗瘧有效成分的瓶頸,并在公開會議上報告。其后,其他研究組才展開了類似的提取。最后,屠呦呦小組的鐘裕蓉分離提化到了青蒿素的晶體,對確定分子式、晶體結構起到重要作用。

      結合在央視上看到的屠呦呦使用量筒及蒸餾瓶的視頻,我的印象,屠呦呦的學術成果:

      社會效益,世界效益:★★★★★★

      純化分離難度系數:★★★★

      青蒿素分子式確定難度:★★★★

      四、屠呦呦獲獎對分析化學工作者的啟示:難度系數不高也可得諾獎

      1、“再次證明,解決實際問題是科研硬道理”。

      央視2015年10月6日說,屠呦呦的成果使坦桑尼亞和肯尼亞的疾病死亡率明顯下降。看來,諾獎的頒獎,一定要具備看得見,拿得到的實在“效果”!

      2、這次對屠呦呦的報道,其內容沒有涉及屠教授發表了多少論文,SCI收錄多少!

      分析化學工作者是否有所啟發?將自己從SCI收錄中解放出來,腳踏實地地解決實際分析問題。

      3、應該說,屠呦呦教授將乙醚提取(萃取)法取代水煮法和乙醇提取(萃取)法,無論在分析化學或在化學純化工藝來說,應該是很容易想到的,乙醚是眾所周知的最常用、最普通有機萃取劑。但卻卻是難度系數不高的乙醚萃取法解決了青蒿素的有效提純。

      分析化學工作者是否有所啟發?所以,請由此重視分離在分析化學中的應用,即使儀器性能在高速發展。

      4、印象中山東省某知名綜合性大學在約5年前曾因研究用離子交換法分離/提純中藥有效成分,并獲“中國測試學會科技成果獎”。這是好的開端!期望他們進一步深入研究,作出更富有成效的貢獻。

      但建議,在分離時引入“分配系數Kd”的概念,這樣的純化研究,將更具科學性與有效。

      5、屠呦呦用乙醚來萃取分離青蒿素,尚有可能采用其他萃取劑會比乙醚有更好的效果!這部分的研究,其實工作量并不大,說不定將青蒿素的分離/提取推向更高的臺階。

      另外,無論屠呦呦用乙醚還是其他萃取劑進行青蒿素的分離純化研究,是否可用分配系數Kd來表述。這方面蘭州大學化學系有成熟的萃取分離理論專著及分配系數Kd的研究方法。

      6、在<新京報>的這次報道中,提到了屠呦呦小組的鐘裕榮的貢獻,即:

      A,得到了純化的青蒿素的晶體;

      B,確定了青蒿素的分子式及晶體結構。

      說明,在評價每人的貢獻時應該是公平的,你有具體且實在的貢獻,別人不會忘記你。具體來說,這次沒有忘記鐘裕榮同志。

      這里又要說回來,鐘裕榮的工作~提純及確定化合物的分子式與結構式,在化學領域來說,應是難度不高的工作。

      五、<(普通)分析化學>教授分為兩類

      一周前的9月28日下午1時58分,我在某微信圈發了如下短信(實錄):

      建議,將能教<(普通)分析化學>的老師分成兩類:

      A,能講5課時<離子交換分離(含固相萃取)概述>;

      B,不能講或講不滿與課時<離子交換分離(含固相萃取)概述>。

      9月28日<新京報>A03版<時事評論>,有人說,“總要到考試時才知道該念的書都沒有念”。

      筆者仿上句:

      “分析化學工作者碰到實際樣品時才知道該念的離子交換分離和固相萃取,在大學都沒有念。”

      建議,重視<分析化學中離子交換分離>的教育。

      教材有考慮選用:<有害物質分析—儀器及應用>(化學工業出版社,主編:方曉明,劉崇華,周錦帆),第二十章<離子交換分離>。該章每個字均為周錦帆原創,系40年離子交換分離研究的總結。

      六、退休教授退休費的消費水平分為三類

      目前,接到我在京大學女同學來電,該同學A兩口子每月花1500元,每周吃兩次魚……

      我感到不解,A是某知名研究院前所長研究員,每月收入8000多元,愛人收入6000多元,每月退休工資共約15000元,而支出只是1/10!

      我即在微信圈寫了如下短文:

      我們這些北京的年令已達7旬的退休教授與副教授,據我所知,現在(2015年10月)的收入約為:

      教授7500—8000元

      副教授6000—6500元

      按聰明程度分三等:

      A,聰明的,每個月至少花:

      教授,2000—3000元

      副教授,1000—2500元

      B,尚有腦子的,每月至少花:

      教授,800—2000元

      副教授,500—1000元

      C,愚蠢的,總想“站好最后一班崗”,每月只花:

      教授,少於800元

      副教授,少於500元

      AA,最聰明的,知道馬拉松42公里多,已經走了35公里了,每月花:

      教授:3000—4000元

      副教授:2500—3000元

      我的這個不成熟方案提出后,即有多個反響!

      我接著說(實錄我的微信):

      一,人,叫他自己報屬于哪一類~都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雖然嘴上不說)!

      二,人,實際上分為兩類(僅指生活事項):

      甲,聰明的;

      乙,愚蠢的。

      七、諾貝爾獎委員會的答案

      <新浪網>有一篇文章:“剛獲諾獎的屠呦呦有這么些爭議”。

      文中有這么一段話:

      在今天諾貝爾獎公布后的發布會上,有記者問,屠呦呦獲獎,是否是諾獎對中藥的一次獎勵。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該委員會稱屠呦呦獲獎是為了表彰她在受到中藥的啟發下對一種藥物的尋找過程。

      八、結語

      讓我們以屠呦呦為榜樣,立足解決實際的分析化學問題,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給人留下好印象的成果,從而將自己從SCI中解放出來,這或許是聰明并高明的思路。

      本文寫于10月6日。手機<天氣通顯示>空氣質量354.寫此文時“廣東音樂”<平湖秋月>CD一直陪伴著我。

      九、補充:國慶生活紀事

      10月2日上午,我老伴及孩子到懷柔的雁棲湖和紅螺寺游覽。中午在雁棲湖留下一照:

      全身服飾總價僅為三位數:

      三里屯H and M 全棉帽子;

      沙家浜全棉襯衫;

      三里屯H and M 進口牛皮皮帶

      三里屯優衣庫全棉長褲;

      藍島大廈圣弗萊休閑皮鞋。

      那天游覽,感覺“身輕如燕”。還有5年半,屆時80周歲了,還能“身輕如燕”嗎?

      最后,祝各位金秋好!

      十,后記

      屠呦呦事跡6日報道,我8日即在<分析測試百科網>寫出評論,有人說,“周老師才思敏捷,內容又顯示周老師知識面的真功夫!”

      這篇短文,算是我的一篇高考作文試卷。

      其實,屠呦呦獲諾獎~中國人第一次拿自然科學類獎,對中國人來說是一件大喜事,每個人都能寫一篇作文。說不定明年高考的作文題,有的省的題目就可能與屠教授獲獎有關,我只是在我國分析化學工作者中較早寫作文的人而己,誠請各位多多指教。

      我只是想說,各位在分析化學研究選題時,不忘屠呦呦獲獎的核心啟示。


    TAG: 分析化學屠呦呦離子交換諾貝爾

    時間機器 引用 刪除 firefox   /   2015-10-10 23:08:43
    饒毅用自己的工作,教育了一下中國人:中國是可以獲Nobel獎的;但報獎時,報的應該是那個符合Nobel獎評獎標準的。
    引用 刪除 langyabeilei   /   2015-10-10 11:27:04
    恭祝老師健康長壽,活出老年人的活力青春!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日歷

    « 2024-06-06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29713
    • 日志數: 357
    • 文件數: 1
    • 建立時間: 2011-01-25
    • 更新時間: 2023-01-18

    RSS訂閱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