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人生如畫

    科研故事:地主和佃戶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1-08 15:02:57/ 個人分類:科研總結

    科研工作中有許多體會值得記憶和分享。

    剛剛踏入科研圈的年輕 人很關注的一件事是,在什么樣的團隊里謀發展可以讓自己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這不免要涉及到學術帶頭人的團隊規劃以及他對成員的態度,有人把學術帶頭人和 團隊成員的關系比作地主和佃戶的關系,看起來有一定道理,而且似乎非常合乎現在的國情。讓我們仔細審視一下這種關系。

    過去,地主擁有土地, 無力或者無全力耕種,于是找些佃戶替他耕種,佃戶于秋收之后上交糧食給地主。一般,地主并不過問佃戶如何耕種以及收成好壞,他只關心租子。也就是說,地主 是赤裸裸的剝削者。在這個意義上,把學術帶頭人比作地主并不合適,因為學術帶頭人不僅關心結果,更要直接插手“耕種”過程,這樣,“收成”好壞不完全由團 隊成員的行為決定,而很大程度也取決于帶頭人的規劃正確性。

    從團隊成員的角度講, 也不可把科研設施、經費等科研條件簡單理解為地主的土地,因為地主對土地有完全所有權,而學術帶頭人掌握的經費都是來自于國家財政或者社會投資,幾乎沒有 屬于其私人的經費,那么實際上學術帶頭人也只是政府或者企業這樣的最終“地主”的“佃戶”。還有,團隊成員“干什么、如何干”不是他自己說了算的,這一點 還比不上古時候的佃戶。假如過去的佃戶如何耕種受地主安排,弄不好誤了農時或耕種方法不對,造成收成不好,交不上租子,這算誰的?

    所以,地主和佃戶的責任劃分是,地主只為土地的薄厚負責,佃戶只為耕種過程負責。

    而科研中,帶頭人不只是提供“土地”給想得到發展的年輕人,而是在提供的同時附加了“耕作”要求,年輕人愿不愿意在這片“土地上”發展,就要看能否接受附加的耕種要求。如果帶頭人要求這片土地上中小麥,甚至還有產量要求,而團隊成員發現更適合種豌豆,這樣就無法達成一致。

    因此,科研團隊中,帶頭人和成員的關系應該是相對弱化的硬性要求和相對強化的彈性互動。一旦帶頭人把自己視為“地主”,就會使科研目標僵化甚至偏離正確方向。而一旦成員把自己視為“佃戶”,就逐漸失去科研激情,很難有所發展。

    注:本文不針對以應用開發項目為主的團隊,而是針對研究團隊。


    TAG: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