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薦:制劑人感言
我感覺自己是中國藥廠中做制劑的典型代表。本科畢業10年,經歷配置、工藝員、技術主任、車間主任、GMP改造負責人,中國制藥10年的發展歷程,風風雨雨,遇到這個平臺,感到很親切,親切的原因在于內心的感慨,因為我在制劑特別是液體制劑里暢游瀏覽,真的感覺我們國內藥廠制劑的現在發展階段,我們拋開政策、拋開國情,僅從我們制劑人自身怎么理解制劑?怎么提高制劑水平?怎樣享受制劑給我帶來的酸甜苦辣,來共同提高!
一、制劑影響了我的性格:在別人幾次“告戒”后,我思忖了我的一個性格特點---呆板!我覺得與我從事的這個制劑工作性質有關系。配藥也好,摸索處方也好,生產安排也好,要求的是定數,不能隨意改動,否則連帶造成的一系列問題相當嚴重。所以十多年的制劑工作,讓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時睡覺,定時起床,定時做計劃,定時檢查,定時運動,定時統計。
反正基本都是程序化的生活方式,雖然老婆有時也抱怨生活太單調,但我內心感覺如此生活方式還是受益的,心態平和,不及不躁,身體健康,狀態良好。。。呵呵。對了,還有,我最近一味同事說了一個規律性的東西,聽說做制劑的做飯都不錯,至少在我身上是應驗了,我覺得有點道理,制劑和做飯還真差不多,主料和主菜,佐料和敷料,也要注意操作程序和溫度火候。
已經向不少人傳授了若干個菜的SOP,我對做菜還真是發自肺腑的喜歡,而不是老婆迫使,免去一項可能造成家庭不和諧的隱患,為構建和諧家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二:制劑人應該獲得高報酬:做制劑的大多不掙錢應該是不爭的事實。郁悶!無意中三十多歲了,有妻有子,有老有友,制劑這么多年,發現掙錢不多呀!老人身體,孩子上學,家里房子不夠,朋友紅白喜事。工資捉襟見肘了,這年紀雖然考慮年邁過河錢尚早,但收入確實是個問題了!
我前后左右看看聊聊,發現我們做制劑的高工資不多,我分析原因,第一,我們本身水平問題。這點我是肯定的,我們大多數水平應該說真是一般,所以我們沒有水平搞出眼前一亮的制劑制劑技術,當然不會獲得高工資。第二,我感覺現在分配方式有點不合理。不合理在于大家似乎都注意表面,而不關注實質,可能我想多了,也許牽強,我總覺得僅僅注意銷售這個“龍頭”,遲早會出事,好象在傳銷的感覺,似乎大家在完虛擬的東東,總感覺不長久,總感覺有種危機感,但又沒有理和據,也沒有機會說服和實踐要抓真正的技術才是最重要的,但總感覺大多數公司懸乎乎,用時髦的話說,可持續發展存在問題。
總之,不知道什么原因,分配就不能向制劑人員傾斜傾斜,期盼呀!話鋒一轉,05以來藥界的新聞不少,政策不少,身在藥行,潛在感覺好象有點曙光,大家都來干點事實吧。大家投機做事,長遠來看,誰都沒得好。病毒在變異,用來治病救人的藥品踏步不前,關鍵時候不管用,我們自己也是受害者,因為我們多數人還是要在中國的環境中生老病死呀。商業和技術我認為并不沖突,但在現階段,似乎置技術與不顧,靠投機和金錢來做商業,百害無益呀!但愿新的領導,新的政策能落于實處,著眼將來,保護真正的技術,我們這些制劑的人也干的更有勁,更有奔頭,估計或多或少也能推進行業的科學發展。我想重視技術了,我們的薪水也自然會相應變高點,應該有希望,但就是不知道多久了!
三、制劑的技術瓶頸:我們制劑人的專業水平和認識高度不夠。我覺得實際的技術應該是以后我們制藥行業經過“突擊”發展之后的必由有之路,所以我堅信我們做實際技術的人應該有方向,應該有奔頭,我會非常自信的沿著制劑之路走下去!
但我要說明一點,特別是選擇之際之路的小戰友們應該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想在制劑路上長遠走下去,一定要練習內功,即要認識我們自己的弱點,特別強調專業弱點。我接觸到一些制劑朋友,發現一個現象,國內目前制劑人員從業前所受專業龐雜,在沒有主觀認識的前提下主動被動的選擇和走上了制劑之路,估計大多數還有“師傅”,其實即便對純制劑專業畢業人而然,說實在的從制劑應用角度來說專業知識存在狹隘的制約瓶頸。
這個現象我們不難得出結論,目前中國所謂的制劑是比較容易介入的,因為我們目前國內的制藥企業和科研的制劑基本上還是停留在“經驗制劑”水平,實際上是靠經驗在承擔生產和解決所謂的制劑問題,并沒有從主藥和輔料的藥物化學和物理化學等科學角度設計劑型實現制劑的優化。所以我認為以后我們這些搞制劑的哥們們一定要在目前承擔生產任務的前提下,要有意識的多學習藥物化學、高分子材料學、物理化學、藥理。。站到一個新的高度來解決制劑問題,專業知識太狹我覺得是制約我制劑水平提高的瓶頸,我們大多數人是在“角度”上認識和解決制劑問題,并沒有水平站到一定“高度”來認識和解決制劑問題。所以我們要主動學習,提高制劑水平,我們需要練內功!
制劑是一個綜合性更強些的工種,最起碼要懂藥化、物化、制藥機械、生產技術基礎,同時我覺得必須懂分析。做過制劑的人向其他如分析、QA、銷售、產品經理……都比較容易。如果要想在制劑領域內“出人投地”,做出點明堂你難度確實比較大,我個人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內対制劑從行業管理角度不利 最基本的表現在制劑人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很容易被單位“領導”,各級藥監部門“給”別人,做制劑的毛都撈不著,大家都這樣做,導致誰都不會花費成本真正塌塌實實做處方,做工藝,大家都在低水平再重復著本來就勉強撮合合格的處方和工藝進行生產。進而導致標準始終提不上去,用藥質量和安全存在隱患 。國內制劑水平也比較低!
2、制劑需要長時間積累 因為制劑涉獵學科較多,無論在那個學校,即便讀玩博士后也不一定學全,況且理論離實際生產還遠著呢!所以制劑越老才會越值錢呀!誰能耐受住如此長時間的“寂寞”呢!
3、做制劑的人接觸的面比較窄 中國目前藥廠基本在按經驗干活,廠家很多,各個廠家相對品種單一,所以制劑人接觸的品種較少,沒有機會把更多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事深入制劑研究,況且廠家很少支持深入研究呢!所以中國的制劑人基本都比較“膽怯”,膽怯換一個工作崗位適應不了,底氣不足。大家可以環顧周圍的朋友,制劑人更換工作的頻率和跨地域調動相對比例是小的。其中還有一個原因,在有底氣換工作的時候,基本老婆娶了,孩子上學了,老人年紀大了,大動干戈換工作“傷筋動骨”,現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將就退休吧!
我一直在做制劑,收入多少大致幾乎知道,與銷售的比較大家也知道。這些不用多講,但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點來看待醫藥產業,自然也來審視自身處境和定奪人生之路的抉擇:
1、為何選擇了藥品行業?我從留言中看出多數人選擇藥學主要原因來自聽家長、老師等等本來就是外行的人說藥品行業有多好,多賺錢。好的沒有邊際。大家冷靜想想,這個思想出發點是不是有點問題,是不是對藥品行業根本就不了解,尋思著混到畢業就到處撿錢呢!
對藥品行業的不認知,期望過高,又剛好趕上藥品行業正常的發展調整期,沒有得到想象的物質,造成心態不正常,悲觀,誰之錯呢!作為一個產業,特別是我們國家一切還不太正規完善,波峰波谷正常的,而且以后藥品的波谷一定不會再有,有也不會多高了,我們不能抱怨著過去多好,我們沒趕上好時候,也不要指望著下一個好時候快點到來-----我認為基本不會到來了。
2、輕易換工作:我十分討厭輕易換工作的人,我認為危害關鍵是對自己的極大不負責。藥品是一個技術專業比較強的產業,如果你選擇了技術,那就是反反復復,平庸無奇的生活,不用再考慮你的生活怎么豐富多彩(賺的多、輕松、旅游、按時休息放假),這些與制藥一線的技術人員似乎有點遠。心里一定要有準備,否則你又要受傷。
為什么說頻繁換工作是對自己最大的不負責呢?藥品不會批批出問題的,如果不出問題,你學到的就是小學畢業都能承擔的工作,那些形式,那些框框,難道你就覺得你學到東西了嗎?頻繁的換工作,東家學點條條框框,西家學點條條框框,多認識幾個人,同行相見,似乎你知道很多,其實自己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是。這就是老人常說的輕浮。如此之人我覺得沒有資格抱怨醫藥行業好與不好,因為即使好的時候,似乎你也不會有多大作為,好處也砸不到你頭上。
3、物質比較:其中有一個戰友所講,我深有體會,同學聚會,推杯交醆,不亦樂乎,但突然發現自己物質最貧瘠,黯然神傷,感慨萬千!但我覺得幸福與物質雖然有關系,但畢竟不是線性的,我們大家一定要學習阿Q精神,古人云:“人比人得死,貨比貨要扔”,你別拿別人的長處比自己短處呀!說起做藥品生產的人,生活還是比較正常的,能實現到啥時候辦啥事,能按年紀娶妻生子,做生產的再忙,也能實現天天抱著老婆睡覺,基本能實現老人有事隨時到位,基本能實現孩子繞膝戲耍吧。
再看看那些同學,雖然穿名牌,戴名表,吃香的,喝辣的,但你發現沒有,那些物質極其優越的同學們,是不是磚石王老五多些,是不是脂肪肝多些,是不是要在醫生和進藥院長面前當孫子,是不是沒變天沒黑夜,是不是喝醉樓也要喝的死去回來,是不是無論何時要到處奔波。
行業的好壞與你自己混的好壞基本沒有太大相關性。同為醫藥行業——生產、銷售、科研,工作會有不同的,這個需要我們結合自身的諸多因素來進行抉擇。但我覺得有一點是相同的----煩惱來自于欲望,首先給自己定位,然后從長計議,多思考腳踏實地的干上5年以上,你回頭看看,物質上你雖然仍然是個窮光蛋,但你會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想要做什么,再有煩惱也是成長中的煩惱了,這種煩惱是健康的,不是抱怨,不是無奈,不是彷徨,而是對公司、對自己、對家人、對朋友的負責來自的壓力和動力! (xiuchaoxiu808,)
自己的藥劑夢想:還記得自己2000年選擇藥劑專業時有兩個原因:一是據說藥劑的導師們都是百萬富翁(學了藥劑后說不定撈個十萬八萬的),二是同桌(藥學院楊)天天給我講藥劑如何如何好………
學了藥劑之后,前面兩條都屬實,只是自己為什么一直待遇低下,百思不得其解。曾經夢想著國外的制劑能夠像原料一樣委托到國內,這樣可以掙點美元歐元什么的,也一直夢想著國內的制劑能夠揚眉吐氣買到國外市場上,特別是中藥制劑能夠將漢方制劑殺它個干干凈凈,為真正的中藥清理門戶,但是這些夢想都挺遙遠,或者僅僅是黃粱美夢了一次而已。
分析一下藥劑人的現狀:一類主要是從事制劑生產,工藝員,車間主任待遇都不高,零星少數能做到技術總監或生產總監的待遇還不錯,但是每個企業只有一個啊,就算全國有6000家藥廠,那也只有6000人能享受此待遇;另一類就是從事制劑研發的,制劑研究員,制劑室主管待遇也不高,主要從事著簡單改劑的為多數,能夠做到研發總監的更少的可憐,因為在搶仿化藥3類和純化中藥5類的大環境下,制劑專業不如合成和植化專業更有優勢。
還有就是留在學校或科研院所作科研教學的,現在行情這么差,沒有多少橫向課題,因此制劑科研的待遇可想而知,另外,單純的制劑申請科技項目也顯得創新性不夠高大全,一般都要跨學科跨專業來申請,難免厚彼(其他專業)薄此(藥劑專業),因此轉入不良循環,藥劑科研不更上層樓,如何帶動制劑研發突圍啊。
目前藥劑人的努力方向(個人淺見):一是ANDA(美國仿制藥申請)目前炒得很熱,國外有的企業開始收購或合作國內企業,實現其“在中國大力發展非專利藥”的市場戰略。如果能分ANDA一杯羹的話,說不定待遇要好一點,而且也是學習的一個機會。二是生物制劑的研發也轟轟烈烈的,轉做生物制劑也許機會更多一些。最后,就是期待著國內研發劑型真正的邁上一個臺階,擺脫簡單改劑,真正的做到劑型創新帶來產品的創新,帶來產品質量的提高,帶來產品市場上的盈利,然后帶來制劑研發待遇的根本提高。對于科研單位大專院校的藥劑人如何提高待遇,就不再班門弄斧了,不過有一點可能就是:等企業的效益上去了,多多合作橫向課題吧。
一、制劑行業現狀淺析:我國制劑行業低端產品居多,高附加值的劑型甚少,使得該行業進入壁壘低,也導致了仿制嚴重競爭激烈化和無序化。
1、現有制劑企業間的競爭。目前國內的制劑企業有幾家是靠新劑型起家的,幾乎沒有?多數以仿制為主(包括仿制國外),企業之間品種雷同非常嚴重。倒是有簡單改劑的如天士利的滴丸,神威的軟膠囊,但其中銷售的因素遠遠大于劑型本身的優勢;新的制劑銷售比較好的主要是外資企業,如中美史克的緩釋膠囊,泰諾緩釋片,正在進行新制劑開發的有量子高科的速釋制劑,上海愛的發的緩釋制劑。
2、潛在加入者的威脅。按照基本的經濟學原理,當一個行業的平均利潤尚能維持正常發展而進入壁壘又比較低時,其他企業就會相繼進入。盡管利潤已是微利,但仍有利可圖,于是行業內企業間的競爭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行業外的企業又躍躍欲試。從制劑人員來說,由于門檻低,不少非制劑人員也加入其中,也可謂魚龍混雜。
3、上游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制劑的上游主要是原料和輔料,目前不少進口制劑仿制的壁壘不僅僅是專利問題,更多的是原料的合法來源,輔料的質量性能的限制。如果都采用進口的原輔料,則提高了制劑的生產成本,失去了與進口產品競爭的價格優勢。
4、下游采購商討價還價的能力。制劑企業的下游就是代理商經銷商了,由于同品種雷同得非常嚴重,造成代理商之間互相壓價,制劑企業的出廠價低到極限。
5、替代品的威脅。業內的競爭激烈化導致利潤微薄,科研投入的數量也非常有限,簡單的仿改產品必將被替代。國外的新的制劑已大批上市,國內再不迎頭趕上的話,后果很嚴重。
二、制劑行業委托加工的可行性。制劑是否也會像原料那樣給國外做委托加工???但目前的現狀是,國外的制劑大多選擇的是在國內直接建廠,而非委托。原料的研發已開始委托國內或合作(如藥明康德,和記黃埔),而制劑卻未聽半點風聲。國外一直沒有把制劑研發像原料那樣轉移到國內的原因淺析:
1、原料研發轉移至國內的原因分析。(1) 毒性大。據從事中間體開發的朋友講,老外幾乎或者說根本不進合成實驗室的,原因就是氣味太毒了。(2) 環境污染重。看看目前合成藥廠所在地區的環境狀況就得知了,據說不敢大口呼吸。(3) 利潤薄。對國外來說如此,但目前對國內來說,利潤還是不錯的。(4) 國內外技術差距小。至少目前國內大多都可攻下。
2、 制劑沒有轉移至國內的原因分析。(1) 原料的(1)(2)兩條對制劑而言都是小巫見大巫,可以忽略。(2) 制劑附加值高。原料和輔料成本之和遠遠小于制劑產品的價格。(3) 技術門檻高。國內現有水平還有待大幅度的提高,用期限來衡量的話,那應該是三十年吧。
由此可見,制劑行業不會像原料那樣大批地做委托加工,更多的還是需要自己的創新。目前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也在引導或者說逼著制劑行業從仿制和簡單改劑的井底中跳出來,進軍新的制劑。 (大宋,)
TAG:
標題搜索
日歷
|
|||||||||
日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
1 | |||||||||
2 | 3 | 4 | 5 | 6 | 7 | 8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
30 |
我的存檔
數據統計
- 訪問量: 2147
- 日志數: 16
- 文件數: 1
- 建立時間: 2010-09-28
- 更新時間: 201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