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從細胞污染看學術道德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14 14:32:21/ 個人分類:從細胞污染看學術道德

    中國目前對SCI論文十分重視,我仍然認為這個大方向沒有錯。但以我親身的體會,無論是哪一個層級的雜志,其實都有撤爛污的現象。有一些大忽悠幾十年都搞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盡管行內名聲很差,但外人是不知道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和事甚至可以說是屢見不鮮的。
     
    長期從事細胞培養的學者知道,細胞系出現污染的情況是經 常發生的,可以說是見慣不怪。過去我們常用Chang liver cells作為正常肝細胞對照,但其實該細胞早已不是什么肝細胞,而是來自宮頸癌的HeLa細胞。奇怪的是,盡管ATCC就此發出通告后,十多年來仍有不 少人在繼續鼓搗這個Chang liver cell line,繼續當作肝癌的對照細胞。這些人如果不是孤陋寡聞,就是選擇性失憶。前者是學術水平不濟,而后者就是治學態度堪虞。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EB病毒 感染的鼻咽癌細胞。在我的直接推動下,有關學者已經查明,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所謂鼻咽癌細胞,大多數甚至全部都很可能是HeLa細胞。公認的唯一例外,是由 令人尊敬的香港中文大學已故黃潘慧仙教授所建立的穩定攜帶EB病毒的C666-1鼻咽上皮癌細胞系。有關鑒定結果已于2008年在國際雜志Int J Cancer上公開發表。
     
    按理說,有關學者自此以后對于其他的攜帶或不攜帶EB病 毒的所謂鼻咽癌細胞系均應持特別謹慎的態度,并摒棄所有已被證明為HeLa細胞的錯誤細胞系。然而不幸的是,時至今天仍有很多采用污染細胞完成的有關鼻咽 癌細胞的研究工作發表在國際雜志上,作者中甚至有一些著名的學者。這是令我深以為憾的。我認為,這些作者在學術道德或學術水平或治學態度方面是有很大問題 的。
     
    從善意的角度看,有些作者可能忽略了對細胞系的鑒定,也可能不具備鑒定的條件和知識,又或者沒有注意到有關問題的嚴重性或不相信他人已發表的結論。這些學者治學不夠嚴謹,學識也不夠豐富。即使不是學術道德方面的問題,我對他們的學術水平和治學態度是要大打折扣的。
     
    不能排除的另一個可能性是,有些人明知所用的細胞系是錯 誤的,但已取得較多的結果,所以就來個將錯就錯。也有些人則是故意渾水摸魚,利用只有少數學者對此問題有全面深入了解的情況,挺而走險沖紅燈。對于這兩種 明知故犯的學者,其學術道德有問題,可以認為是一種較隱蔽的學術不端行為,應予譴責和批評。
     
    無論屬于哪一類情況,在他人已經公開就有關細胞系的污染問題作出明確結論并公開發表以后,仍然錯誤地沿用受污染的細胞進行 鼻咽癌的研究,即使短期內仍可能在國際雜志發表論文,但長此以往一定得不償失,只會給自己的學術聲譽帶來負面的影響并為人恥笑。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知 道不論是什么檔次的國際學術雜志,在審稿和收稿方面仍然可能出現讓錯漏百出的論文浮出水面的現象。重視SCI論文是對的,淪為雜志拜物教則大錯特錯。閱讀 學術論文時一定要有批判的態度。

    相關閱讀:

    TAG: 學術道德細胞污染

     

    評分:0

    我來說兩句

    顯示全部

    :loveliness::handshake:victory::funk::time::kiss::call::hug::lol:'(:Q:L;P:$:P:o:@:D:(:)

    Open Toolbar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