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與凈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14 14:57:26
中午飯后看點閑書成為習慣,今天翻看維摩詰經,在開篇不久談到凈土一詞,頗有收獲。得到有二:欲得凈土,當凈其心;凈心則必得凈土。聯想到近年來關于發展中的問題,以及對于科研的各種論述,我們希望看到科研的凈土,其道理應該也是一樣的。
首先,真正的凈土現實中不存在。什么是凈土?用佛學的語言說:是指清凈國土、莊嚴剎土。我個人的世俗理解為,一切是完美的,符合自然規律的。但是對于科研來說,在歷史上都從來沒有過完美的時候。即便是現代科學史起步的階段,科學界一樣充滿了各種亂象,不一一列舉。在當代西方科研體系中,我們也經常看到各種不平等現象。而我們國家真正意義上的成規模的科學研究不超過80年的歷史(比日本少了幾十年,比西方要少一百多年),這種現象免不了就更多。所以,不干凈是自始至終的表現。我們心目當中期待的凈土是一種虛幻。
其次,主觀上的凈土是現實就有的。佛學強調心里的體驗。有個故事可以作為這個觀點的解釋。蘇東坡和佛印對話。蘇東坡問佛印,你看我是什么,佛印答,一尊佛。佛印問蘇看到他是什么,蘇說了句惡心的話:一堆屎。以為占了便宜,經蘇小妹解釋,眼里所見就是心中所想。心中有佛,眼里看到是佛,心中是屎,看到的也是屎。這也是維摩詰經的本意。如果心凈,看到的就不會是亂象,而是凈土。也就是所謂凈心則得凈土的本意。按照這個道理,假如我們自己是心凈的,看到的就不會是亂的,也許正是我們自己心不凈,才看到亂象的。
再次,凈心是否就是阿Q精神一樣可笑呢?維摩詰經也給了解釋。說,“直心是菩薩凈土,菩薩成佛時,不諂眾生來生其國;深心是凈土,菩薩成佛時,具足功德眾生來生其國。。。”。我的理解為,當我們用凈心來行事,我們所收獲的也是清凈的結果。反過來說,當我們不是用凈心做事情,得到的也必然不是清凈的結果。其因果關系,不需要證明。
最后,凈心對于科研產出一樣重要。如果凈心,自然就能生發大智慧,產生大的科研成果。如果凈心,就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就會有更合理的解決方案被大家接受,而不至于出現各種爭議。如果凈心也不會浮躁。總之,凈心對于科研來說,也是必須的。
初看維摩詰經,還不能說就理解透徹。但是,這些理念是頗有啟發的。
導入論壇收藏
分享給好友
推薦到圈子
管理
舉報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