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DWN 10017-2010
    亞音速下鈍后緣二維平板底部阻力的緩解指南(第1期)

    A guide to the alleviation of the base drag of a two-dimensional flat plate with a blunt trailing edge at subsonic speeds (Issue 1)

    2011-07

    標準號
    DWN 10017-2010
    發布
    2010年
    發布單位
    ESDU - Engineering Sciences Data Unit
    替代標準
    DWN 10017-2011
    當前最新
    DWN 10017-2011
     
     
    適用范圍
    具有鈍后緣的平板上的湍流邊界層的亞音速流在底部分離,以渦街的形式形成不穩定的周期性尾流。在相同情況下,振蕩尾流會產生比非周期性尾流高得多的基本阻力。所提出的數據項提供了一種簡單的經驗方法,用于預測二維亞音速流中由于鈍平板(零攻角)引起的基礎阻力@以及三維效應的近似指南。對于飛機和許多其他應用來說,保持低阻力非常重要,因此已經測試了各種方法來控制尾流周期性,或者消除或緩和。擬議數據項的目的是描述所使用的設備并就其減少底部阻力的有效性提供指導。考慮了迄今為止使用的所有設備。飛機工業長期以來一直考慮使用鈍化翼型@,有關鈍化對升力和阻力影響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20 年代中期。基礎阻力減輕的相關問題至少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50 年代中期@,并在 20 世紀 60 年代做出了更廣泛的努力。然而,隨著近年來人們對利用大氣風發電的興趣日益濃厚,這個問題又再次出現。為了改善大型風力渦輪機轉子葉片中使用的厚內側部分的升力特性,建議使用加厚的后緣。霍爾納提到的關于機翼后緣鈍化的早期工作表明,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增加升阻比。然而@簡單地裁剪弧形機翼的后緣@尤其是具有顯著后部弧度的@可能不利于升力。鈍化的首選方法是關于后弧線對稱地增加厚度,從而在保持原始弧線分布的同時增加后緣厚度。盡管增加了基礎阻力@,但在具有自由和固定邊界層過渡的厚翼型的低速風洞試驗中已經證明了升阻比的顯著提高。 Hoerner 提供的數據表明,通過在最大@ 尾部增加厚度至 0.4 ??,可顯著提高升阻比。早在 1943 年,一些德國風洞測試就得出了厚(0.4 厚度弦比)對稱支柱后緣的最大厚度。加厚的后緣在易于施工、剛性等方面還有額外的好處。與在飛機應用中一樣,基礎阻力的增加同樣是發電應用中的一個問題,還有由周期性基礎流產生的噪聲的進一步問題。主要基于以前的飛機研究,提出了針對這些問題的各種解決方案。

    DWN 10017-2010相似標準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