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破解尾水進一步深度脫氮的技術難題,解決深圳“以空間換時間”的污水收集和處理模式帶來的新問題,團隊采取“一舉兩得”的策略。他們把污水處理廠的尾水從下游回調到上游,既利用當地已有的塘、潭、濕地深度消減尾水氮、磷,又解決旱季生態流量匱乏的問題,為流域景觀生態功能的提升創造了條件。 ...
這些植物的根系和三色石頭的介質層形成一體,共同發揮生物凈化作用,尤其是蘆葦在扎根過程中還可以讓濕地里的填充料通透、增加透氣性。4月25日是北區水生植物栽植的第一天。北區完工以后,南區也將填充石料并栽植水生植物。“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前期處理后達到二級中水指標。流入潛流型人工濕地進行二次深度生物處理后,達到一級A的景觀用水標準,再經過消毒,就能達到不接觸皮膚景觀用水的標準,可以直接排入河道。”...
“我們利用這些特定水生植物所具有的、對污染物質的吸附凈化功能來處理污水,降低了化學物質在污水處理中的使用量,同時也將污水處理流程打造成了生態化的自然景觀,實現了科學技術與美學體驗的完美結合。最后,污水流入人工強化濕地,污水在物理、化學和生物三重協同作用下被深度凈化,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標準。”洋湖再生水廠副總經理左鋒介紹說。 ...
據了解,針對現有人工濕地在處理污水時,存在占地面積大、啟動慢、易堵塞、反沖洗困難等缺點,廣東省中山市環保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研發的“新型垂直流人工濕地技術”解決了以上問題。這項技術能有效地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回用,將濕地變成公園,還能廣泛應用于農村及城市的污水處理,解決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高的問題。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