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廢二噁英產量是一般危廢的6倍
2022年兩會上趙進東提出建立垃圾焚燒行業“禁燒目錄”,以減少燃燒生活垃圾所產生的二噁英排放
鑒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可能或已經帶來的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問題,國際社會于 2001 年 5 月共同簽署了《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簡稱“《斯德哥爾摩公約》”或“公約”),旨在全球范圍內淘汰、削減其生產、使用和排放。在公約已經控制的 20 多種 POPs 中,二噁英是公認毒性最強的污染物,是公約首批控制的12 種污染物之一。
二噁英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問題頻繁發生,本文就二噁英檢測的一些細節問題向大家做個表述
如何基于運行優化控制策略降低復雜工業過程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是國內外流程工業企業所面臨的急需解決難題. 焚燒是進行城市固廢處理的主要技術手段. 對于發展中國家的MSW焚燒企業, 最為緊迫的問題是如何降低焚燒造成的污染排放, 其中急需在線監視和優化控制的是造成焚燒建廠“鄰避現象”。
本文系統的介紹了二噁英的污染來源、典型污染事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易感群體、預防和控制對二噁英的接觸、消費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降低接觸風險以及如何辨別并檢測環境和食品中的二噁英等專業權威性信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環境中二噁英的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根據環境保護部開展的全國主要行業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調查顯示,我國17個主要行業二噁英排放企業有萬余家,涉及鋼鐵、再生有色金屬和廢棄物焚燒等多個領域。
二噁英,《斯德哥爾摩公約》中首批禁用的“12類污染物”之一,是公約已經控制的20多種POPs中毒性最強的污染物,被冠以“看不見的敵人”、“世紀之毒”。
盡管二噁英和二噁英類多氯聯苯已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列為“已知人類致癌物”,但是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目前確實沒有食品中的限量標準,更別提土壤污染物中的二噁英限量標準。
二噁英前處理是檢測環節中最大難點,根據國家標準和環境行業標準,在上機檢測前,樣本提取液需要凈化柱純化,以滿足pg級的限量要求。二噁英檢測的前處理凈化柱曾長期依賴進口,存在貨期長、價格高、試劑用量大、技術服務不及時等問題,嚴重影響國家對二噁英污染的監管力度和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