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科研評價要分階段淡化影響因子提高同行評議權重

    2018.4.19

       一個國家的大學(和科研機構)如何對教師和科研人員的“基礎研究”成果進行評價,跟這個國家的總體科研在國際上的發展階段有關,也與這個大學(院系,或學科)的總體科研在國際上的發展階段有關。前者可以用跟跑階段、并跑階段、領跑階段來描述,我國整體上處于從“跟跑并跑”向“并跑領跑”轉型的階段。后者可以用“國際一流”、“國際二流”、“國際三流”和“國際不入流”來劃分。本文主要談論大學的發展階段與科研評價的關系。

       國際國內大學的科研評價,主要看兩類指標,一是看科研論文本身是否具有原創性(originality, innovativeness,簡稱“論文本身”。這里的論文是廣義的,包括正式期刊公開發表的論文,也包括在預印本系統和微信公眾號上公開發表的文章,以及專著或書章book chapter)。二是看發表論文期刊的計量學指標,比如影響因子,被引用數,是否SCI/SSCI,是否A刊,是否一區二區等,簡稱為“影響因子”)。

       初步觀察國內外大學科研評價,總的來說是:一流大學看論文本身;三流大學看影響因子。具體來說,基本狀況如下表所示:


    論文本身影響因子
    世界一流大學錨點X
    世界二流大學
    世界三流大學X
    世界不入流大學錨點XX

      ○ 表示看重某評價指標;X 忽視某評價指標

       一所大學的科研評價指標,必須與其所處的發展階段有關,不能超越或落后于其發展階段,比如,“世界三流大學”的科研評價,總體上以發表論文的期刊的影響因子作為評價的“指揮棒”。如果“世界三流大學”也以“論文本身”的原創性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那就超越了其發展階段了,這是因為“世界三流大學”的同行評議低劣,官本位、關系等非學術因素在科研評價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世界二流大學”通常在科研評價中,以影響因子為主,兼顧論文本身。如果一個大學(或學科)已經建設成為了“世界一流”了,那么它仍然堅持以影響因子評價為主,那就落后于其發展階段了,不利于它保持“世界一流“大學的地位,不利于它成為“偉大的大學”。觀察世界一流大學如MIT,世界一流科研機構如馬普研究院、世界一流科研評選如諾貝爾科學獎評選,完全不看發表影響因子,就看論文本身的原創性(和影響力),這樣的科研評價可以說是科研評價的最高境界。

      我國的大學(或學科),除了極少數大學(如北京大學)已經是世界一流大學以外,絕大部分大學處于“世界二流”和“世界三流“階段。在這樣的狀態下,”三流大學“的科研評價主要看影響因子,而很多“世界二流大學”科研評價主要看影響因子并兼顧論文本身,有其充分的現實合理性。而已接近或已成為“世界一流”的大學或學科,仍堅持以影響因子為主導來進行科研評價,那是不利于“雙一流”建設的,不利于成為頂尖世界一流大學或學科。

       個人認為:“雙一流“大學或學科的科研評價,應該分階段地從以影響因子為主導的評價(2018到2035年),改革為以論文本身為主導的評價(2035-2050年),就是說這個階段的科研評價,要無問發表論文的期刊是否是《自然》《科學》《細胞》(CNS),無問是否是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如PRL),無問是否是高影響因子或一區SCI/SSCI,無問是否是正式期刊發表或者預印本系統發表,無問是英文發表還是中文發表,而是依靠由高水平高質量高公正性的高度負責任的國內外學術同行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論文本身的原創性(和優先權),進行同行評議。

      細化地講,科研評價,大體可分這樣幾個階段,逐步淡化影響因子評價,提高同行評議的權重。

      第一階段即現初級階段:影響因子權重100%,同行評議權重0%。

      按學科分類,根據WOS影響因子排列出SCI/SSCI“頂級”(100分)、A+(90分),A(80分),A-(70分)、B+(60分)、B(50分)等期刊;CSSCI頂級80分,A+,70分;A,60分;A-,50分。

      比如,XYZ論文發表在“頂級”期刊,即得分100分,無問同行評議的意見。

      第二階段:分區權重80%,同行評議20%。

      逐步改為按“分區”標準:1)按WOS中的SSCI(Q1,100分;Q2 80分;Q3 60分;Q4 50分);

      2)再放寬按SCOPUS (Q1,100分;Q2 80分;Q3 60分;Q4 50分);

      3)中文期刊分區(Q1,100分;Q2 80分;Q3 60分;Q4 50分)。兼顧同行評議,20%。

      比如,在第二階段的第2)階段,XYZ論文發表在SCOPUS Q2區,80分;同行評議為50分,則該論文總分為:74分。

      第三階段:進入主流數據庫,權重50%;同行評議權重50%。

      取消“分區”標準,

      1)凡進入WOS的期刊;

      2)后凡進入SCOPUS的期刊,

      3)進入CSSCI期刊,核心期刊數據庫的期刊( “門檻”),

      即為100分,權重50%。同時對“論文本身”進行同行評議,權重為50%。

      比如,在第三階段的第2)階段,XYZ論文是SCOPUS論文,即得100分。同行評議得40分,則該論文得分為70分。

      第四階段即高級階段:同行評議100%。

      凡正式發表的論文,包括在預印本或公眾微信號上發表的論文,凡正式出版的專著(無問出版社級別、包括自費出版的),對“論文本身”進行同行評議。完全靠同行評議,改百分制為等級制,分為A+,A,A-,B+、B等等級,同行評議100%。

      比如,XYZ論文發表在《TJ社會科學》(某省中文期刊)上,綜合平均同行評議意見,為B+。

      附注:

      補充同行評議出來的期刊,進入A類期刊。

      可以為極個別論文可開一個“口子”,但要從嚴控制:對自認為極有創新性的論文,取消被評價的入門門檻(如影響因子),提交到同行評議,進行評價。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