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意在“環境監測微系統”領域展開科技合作
4月18日,由科技部、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由重慶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重慶大學承辦,以及重慶市環境保護局、德國Fraunhofer工程研究院微系統與可靠性研究所、德國Chemnitz大學微系統技術中心、意大利圣安娜大學微工程技術中心協辦的“中德意環境監測微系統高科技論壇”在重慶國際會議展覽中心成功舉辦。重慶市政協副主席劉隆鑄、重慶大學校長李曉紅、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負責同志、外方代表T.Gessner教授以及重慶市環保局高級工程師徐渝等分別出席了開幕式并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是21世紀的高新技術產業,對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微納器件與系統有著廣泛的應用和明確的產業化前景,已逐步從實驗室研究走向市場。在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構成尖銳矛盾的今天,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聚焦的重要話題和他們必須擔負的共同責任,環境監測檢測微系統已成為微納技術領域的研究熱點,將MEMS技術應用于環境科技和環境保護方面,在知識創新的關鍵研究領域呈現出巨大的潛力,對建立國家環境監測體系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近年來,重慶大學微系統研究中心和德國IZM和ZFM、意大利圣安娜大學CRIM已建立良好的合作研究基礎和環境,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機制,為本次“中德意環境監測微系統高科技論壇”的成功舉行奠定了重要基礎。論壇上,16位來自中國、德國和意大利的MEMS專家、環境監測專家以及相關的海內外知名企業人士在此次論壇上做了主題演講。國家“863”計劃MEMS重大專項組組長、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孫立寧教授作了論壇主題報告,分析了中國環境監測微系統發展狀況,從微機器人與MEMS以及環境監測的角度向與會的各國內外專家展示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術。重慶大學微系統研究中心主任溫志渝教授做了以“基于MEMS技術的環境監測微系統”為題目的主題報告,溫志渝教授重點闡述了以MEMS技術為基礎,將其用于環境監測中的新的發展思路與前景,并介紹了重慶大學微系統中心的概況與研發成果。德國薩克森科學院院士、弗勞恩霍夫可靠性及微集成技術研究所副所長Thomas Gessner教授以“集成智能微系統的新挑戰”報告題目做了精彩的演講,介紹了當今世界最新的智能化集成微系統的發展成果,同時也指出了目前該領域中存在的新挑戰及研發新方向。作為當今歐洲社會醫學及生物學工程的IEEE院士Paolo Dario教授在此次論壇中也發表了主題報告,Dario教授以“基于浮動式機器人和網絡技術的水污染監測系統”為報告題目,緊扣此次論壇主題MEMS與環境監測,為環境監測領域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研究方向。
會后中德意三方達成了共識:基于MEMS技術和光譜分析的環境監測微系統是國際上環境檢測設備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研發熱點,是解決目前環境監測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的技術突破口之一,三方將集中優勢力量,大力研發具有便攜、實時、多參數監測、網絡化等的特點環境監測微系統,正式啟動中德意環境監測微系統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