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制藥巨頭藥品可及性排名,GSK實現五連冠!
根據藥品可及性基金會(Access to Medicine Foundation)的數據,全球至少有20億人無法獲得他們需要的藥品,大約10億人的日均藥品支出低于1.25美元,22億人的日均藥品支出低于2美元。
11月13日,非營利組織“藥物獲取基金會(Access to Medicine foundation)”發布了兩年一度的《2016藥品可及性指數報告》(Access to Medicine Index 2016)葛蘭素史克第五次蟬聯榜首,其后是美國的強生公司,瑞士的諾華公司和德國的默克集團。
阿斯利康從第15位躍升到第7位。它引入了一種新的基于可負擔能力的定價策略,并擴大了其“非洲的健康心臟”項目,該項目旨在未來十年內治療1000萬高血壓患者。該公司曾在2008年排名第六,但在此后逐漸落后。
基金會的執行董事加雅思麗·艾耶(JayasreeIyer)表示,雖然藥品的可用性在不斷提高,但該行業仍需努力,讓藥品價格能為大眾所承受并打擊腐敗。
制藥巨頭羅氏的表現遜于同等級別制藥企業,從去年的第12名下降至第19名。
2016藥品可及性指數——總排名
前4名制藥企業表現評分
藥品可及性指數2008年開始運行,每2年發布一次,從7個技術層面和4個維度對TOP20研發型制藥企業進行評估,旨在引導制藥工業在提高藥品可及性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提高藥品在中低收入國家的可及性。
對于中低收入國家負擔最重的51種疾病,上述20家企業共上市了850種藥品,另有420種藥品在研,但是只有5%的產品定價是大眾可以負擔得起的,其中超過100種在研藥物自2014年起進入管線,有151種藥品是商業價值較低的品種。對于這種低商業價值藥品,企業一般采取聯合開發的策略,而非獨自開發。
GSK CEO Andrew Witty評論稱:“GSK過去10年一直致力于提高藥品的可及性,我們的每一位員工和合作伙伴都在努力開發創新型藥品和疫苗,讓更多生活在窮苦國家的兒童實現針對一些致死性疾病的免疫接種,讓更多患者獲得了需要的艾滋病藥物和哮喘藥物……增強藥品可及性是一項復雜的工作,而且需要持續面對的挑戰,特別是在今年藥價倍受關注的情況下,我們整個制藥行業都更需要做出更多工作,更快速地應對,提高醫療衛生體系的可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