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2025年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
記者31日從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具備國際服務能力。
作為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業務化應用衛星,中國高分一號02、03、04星當天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一箭三星”成功發射。
國防科工局提供的材料透露,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提供連續穩定的業務服務,完善數據共享服務機制,形成商業化發展模式,具備國際服務能力。
中國2015年批準《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規劃明確分階段逐步建成技術先進、自主可控、布局合理、全球覆蓋,由衛星遙感、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三個系統構成的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滿足行業和區域重大應用需求,支撐中國現代化建設、國家安全和民生改善的發展需求。
目前,國防科工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已完成20余顆科研和業務星的批復立項,涵蓋自然資源、氣象、海洋、環保等多個領域。
針對當天成功發射的高分一號02、03、04星星座,國防科工局表示,按照“一星多用、多星組網、多網協同、數據集成服務”的建設機制,該衛星用戶主管部門自然資源部將把高分一號02、03、04星星座作為骨干衛星業務系統,保持持續運行能力,全力履行好空間基礎設施后續2顆5米光學業務衛星中分星座、資源三號03/04星、1米C-SAR衛星等系列業務衛星建設責任,積極拓展高光譜、立體成像干涉雷達觀測能力,預計2020年前將基本完成自主可控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衛星網絡和應用體系構建,開創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監管新時代。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