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二十年是適應氣候變化的關鍵時期
科學家警告說,窮國對于從現在起到2030年的氣候災難最為脆弱。
科學家利用首個指出最不發達國家家究竟應該在何時獲得來自工業化國家的適應資金的模型預測說,因為氣候變化相關災難帶來的死亡的數量在未來20年最多。
之后數字將會下降,因為各國獲得了更好地抵御這些災難的經濟手段。
包括世界銀行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在內的國際組織估計,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90億到1000億美元從而適應氣候變化。
奧地利的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的風險與脆弱性研究學者Anthony Patt說,但是之前尚未研究過它們究竟應該在何時獲得這些資金。Patt與一系列國際合作伙伴開發了這個模型。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了本周(1月4日)的《美國科學院學報》上,它使用了自然災害的死亡人數作為一個國家對氣候變化脆弱性的指標。
這組科學家建立了一個統計模型,利用諸如人口和發展水平等因素預測一個給定的國家有多少人可能會死于自然災害。
以莫桑比克為例,他們發現如果該國持續發展,由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很可能在2030年達到峰值。他們預測,在那以后該國將發展到一個社會經濟發展開始抵消風險的階段。
對另外23個最不發達國家的較不詳細的研究也顯示了類似的模式。
“[這項研究]并不是說起氣候變化不會造成問題——它是說,隨著各國的財富發生變化,生活在該國的固有風險也會變化。”Patt告訴本網站說。
“一般而言,更富的國家對于自然災害的脆弱性更少,因為他們把更多的資金投入了民防[例如防洪]和一切防止人們死亡的措施上。”他補充說。
“因此現在有很大的資金缺口,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你可以看到氣候相關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迅速上升。”
Patt說去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做出的適應和緩解氣候變化的承諾——在2010年到2020年每年投入300億美元,到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億美元——是“合適的”。“到2040年或2050年就可能太晚了。”
他說,但是尚不清楚多少資金將會分配給適應,多少資金分配給緩解。
“而且問題在于它們是否真的會這樣做——因為還存在尚未貫徹的許多承諾。”
Patt承認,這項研究有一些局限性,例如它并沒有考慮到災害的程度,只考慮了它們發生的頻率。
他還說,建立在歷史數據基礎上的對災害頻率未來趨勢的基準預測——這是科學家預測死亡人數的方法之一——是不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