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老化細胞中DNA甲基化扮演關鍵角色
盡管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其機體的DNA會一直保持不變,但是科學家們卻知道機體DNA在不同年齡階段的行使的功能卻并不相同。隨著個體年齡增加,機體DNA的甲基化模式會發生劇烈變化,DNA的甲基化模式被認為是機體DNA的第二種遺傳密碼,可以控制基因的開啟或關閉,然而這些改變引發的后果卻依然是一個謎。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多種族研究,包括對1264名年齡在55歲至94歲間的個體紅細胞中的甲基化模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橫跨基因組的45萬個位點檢測中,在DNA甲基化中年齡相關的差異占到了8%,大部分的改變被認為不會影響細胞中基因的開啟或關閉。
然而研究人員卻發現了年齡相關的DNA甲基化改變的小亞群,即45萬個位點中有1794個位點發生了改變,這些甲基化改變和基因表達的改變直接關聯,除了發現的小亞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和脈搏壓相關聯的42個位點,脈搏壓是測定個體隨年齡改變引發的血管健康程度一個重要參數。
Yongmei Liu博士指出,我們的研究工作揭示,大部分的年齡相關的DNA甲基化改變并不會對個體的細胞功能產生明顯的影響,有時候會改變基因的表達。和基因表達改變相關的甲基化位點往往是較好的候選者,其可以作為對衰老起負面影響的潛在驅動劑,尤其是和脈搏壓相關的小亞群。
未來研究中還需要檢測甲基化位點和個體特殊健康結果之間的關聯性,科學家們希望可以通過靶向作用這些甲基化位點并且對其進行逆轉來有效治療和年齡相關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