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一例頻繁癲癇發作產婦圍產期的麻醉處理

    2022.3.15

    孕婦,38歲,因“停經8月,規律下腹痛4h”入院。產婦末次月經不詳,預產期不詳,3周前因覺腹部增大于外院行B超檢查,提示晚孕單活胎,推算周數約34周,未做其他產前檢查。

    ?

    既往癲癇病史20余年,伴智力漸低下,未行規律治療,發作頻率1~2次/周,1d前曾有大發作。患者于急診室再次大發作,雙眼上翻,口吐白沫,靜推地西泮10mg后意識恢復,發作緩解,后每次宮縮均躁動哭鬧,無法配合治療,在束縛下完成檢查,查宮口開3 cm以上,各項急診檢查無明顯異常,送至產房待產。

    ?

    實施連續硬膜外阻滯分娩鎮痛,1%利多卡因5ml試驗量觀察無異常后重復給予5ml,鎮痛效果理想,產婦很快安靜入睡。1h后查宮口開全,同產婦商量要求其配合分娩失敗,產科醫師決定手術分娩。

    ?

    硬膜外給予1%羅哌卡因3ml試驗量無異常后再次給予7ml,待產婦對T6疼痛刺激無反應后手術,稍有呻吟、體動,娩嬰后靜脈滴注芬太尼0.1mg,產婦再次入睡,呼之即醒,手術順利,產婦安返病房。嬰兒Apgar評分9分,無明顯畸形。

    ?

    術后硬膜外鎮痛滿意,產婦只在按壓宮底時出現皺眉、呻吟,靜息及翻身時均未訴疼痛。術后2h運動功能完全恢復,術后40h意識水平恢復至日常狀態,術后55h癲癇大發作一次,后拒絕任何神經內科會診及治療,術后4d自行出院。

    ?

    討論 

    ?

    癲癇是由腦組織局部病灶的神經元異常高頻放電,并向周圍擴散,導致大腦功能短暫失調綜合征,是神經科常見疾病。我國癲癇的發病率為1‰左右,患病率為0.5%~1%。妊娠合并癲癇者約占所有妊娠女性的6.1‰。癲癇持續狀態指大發作持續狀態,反復抽搐,持續昏迷,不及時解救危及生命。

    ?

    本例產婦出現的大發作受宮縮疼痛刺激,由于宮縮持續存在,很可能誘發持續狀態。目前靜脈注射地西泮是治療癲癇持續狀態的首選藥物,作用時間24~72h,1~2h血藥濃度達到峰值。妊娠對癲癇發作頻率的影響不一,約1/3的癲癇患者頻率增加,一半患者無變化。本例產婦據稱發作頻率由1~2次/月增加約1次/周,分娩后產婦認知功能、平時情緒較孕前均有明顯好轉,且癲癇發作頻率降至2~3次/月。孕期雌激素濃度升高可能降低癲癇發作閾值;水鈉潴留、繼發于過度換氣的堿中毒、睡眠缺乏、焦慮等都會在孕期誘發癲癇的發作;而妊娠期血漿蛋白結合力降低和藥物清除率增加,會降低抗驚厥藥的藥效。在治療方面,癲癇婦女應在妊娠之前盡量控制病情并停藥,但切忌發現妊娠后盲目突然停藥,以免誘發癲癇大發作甚至持續狀態。

    ?

    傳統的抗癲癇藥物在母體與胎兒臍帶血中的血藥濃度相近,在妊娠初12周內致畸率高: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鈉、丙戊酸鈉及卡馬西平等會引起新生兒解剖結構畸形;前三者對新生兒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缺乏的風險,因此應該增加新生兒出生后維生素K的肌注劑量。

    ?

    新型抗癲癇藥物缺乏確切的證據,但拉莫三嗪為葉酸拮抗劑,也有致畸作用。因此應盡可能選擇單一用藥,如不能有效控制的患者可以聯合用藥。產婦癲癇發作的后果非常嚴重。全身性發作期間發生缺氧和酸中毒會導致胎兒受累或胎死宮內。部分研究表明癲癇性子癇前期、早產和胎盤異常的發病率是正常產婦的2倍。而低體重出生兒和發育異常的發生率為正常母親的2倍。先天畸形的發生率約為4%~6%。分娩方式盡量選用自然分娩。

    ?

    在產程中充分休息,降低癲癇發作頻率,根據病情變化、產程進展及胎兒在宮內的情況選擇合理分娩方式,可適當放寬剖宮產手術指征。出現頻繁全面性強直陣攣發作或部分性發作的時間延長,應該考慮剖宮產提前結束妊娠;要嚴密觀察產程,一旦出現癲癇發作,應盡快采取措施終止發作,可選用地西泮或勞拉西泮靜脈注射;如果發作持續,按照癲癇持續狀態處理;盡快結束分娩,并作好新生兒搶救準備。

    ?

    分娩過程中及分娩后應該按時、按量服用抗癲癇藥,分娩時盡量減少胎兒缺氧、窒息、產傷,盡量避免使用產鉗、胎兒吸引器,這些助產器常會導致嬰兒顱內出血、腦損傷,遺留導致癲癇的隱患。對于癲癇發作的產婦,麻醉醫師應關注于產婦的氣道保護和通氣支持。本例產婦在麻醉醫師的監護下未出現呼吸系統抑制。

    ?

    由于產婦無法主動配合,而疼痛是導致產婦癲癇發作和不停哭鬧的根本原因,因此麻醉醫師的關注重點在于消除產婦疼痛,避免各種原因誘發癲癇大發作。對椎管內鎮痛方式,考慮到產婦癲癇發作原因不明,缺乏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依據,未行規律治療,腰麻可能引起產婦腦脊液動力學改變,從而誘發癲癇發作,因此選擇連續硬膜外阻滯。一項對100例癲癇產婦的回顧性研究中,19例實施全身麻醉的產婦中1例使用安氟醚者發生產后癲癇,48例接受腰麻的產婦中4例發生產后癲癇,而其余使用硬膜外阻滯、骶管阻滯和會陰神經阻滯的產婦無發作。

    ?

    手術麻醉選擇方面,選擇全身麻醉效果滿意,不會出現連續硬膜外阻滯的鎮痛不全,但同時產婦的禁飲食時間不確切,清醒后拔管階段可能出現躁動、癲癇大發作、反流誤吸等拔管困難,還可能影響新生兒的神經行為;連續硬膜外阻滯雖然沒有拔管期的重重困難,但要做好一旦阻滯效果不理想實施全身麻醉的準備。癲癇不是椎管內操作的禁忌證。全身麻醉應慎用依托咪酯、氯胺酮、安氟醚和哌替啶等可能降低癲癇發作閾值的藥物,七氟醚比異氟醚致癲癇作用為強,可以聯合應用氧化亞氮和過度通氣來消除。大劑量地西泮可以通過乳汁分泌,致新生兒發生呼吸暫停、肌張力低下、嗜睡、吸吮減弱、低體溫等,應對新生兒加強監護36h。術后未繼續使用地西泮及進一步的抗癲癇治療,因此產婦在術后癲癇反復發作。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