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交界性Brenner瘤病例分析
?
患者女,66歲。體檢發現盆腔包塊20余天。體格檢查:腹部膨隆,張力大。實驗室檢查:CA125:151.6U/ml。CT平掃:腹盆腔見20 cm×10 cm×20.4 cm巨大囊實性腫物,以囊性為主,實性部分見小乳頭狀結節突入囊內,內可見分隔,囊壁厚薄不均(圖1A~1C),腫物與右側附件關系密切,腫物邊界清楚,邊緣光滑,增強掃描實性區域及分隔輕度不均勻強化。
?
圖1A~1C?CT平掃腹盆腔見約20 cm×10 cm×20.4 cm巨大囊實性腫物,內可見分隔,邊界清楚,邊緣光滑。圖1A實性部分見小乳頭狀結節突入囊內(白色箭頭),內見分隔(黑色箭頭)。圖1B增強掃描附壁結節及分隔輕度不均勻強化。圖1C囊壁厚薄不均,且輕度不均勻強化(白色箭頭)
?
手術與病理:腹膜水腫,右側卵巢增大直徑約20 cm,皮質薄。右側輸卵管外觀正常,左側卵巢萎縮拇指大小,左側輸卵管無異常。腫塊呈囊實性,以囊性為主,囊內見淡黃色液體。病理:鏡下見纖維間質中較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細胞巢,細胞層次增多并有輕度的排列紊亂及細胞異型性(HE×100)(圖2)。免疫組化示:P-CK(+);UroplakinⅢ(+);CK18(+);CK20(-);CA125(灶+);CgA(-);特染PAS(灶+),病理診斷:右側卵巢非典型增生性移行細胞瘤(交界性Brenner瘤)。
?
圖2?鏡下見纖維間質中較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細胞巢(黃色箭頭)(HE×100)。病理結果為交界性Brenner瘤
?
討論:
?
卵巢的移行細胞瘤由Brenner在1907年首次描述,其為一種罕見的腫瘤,約占卵巢腫瘤的2%。移行細胞瘤包括了兩個不同的病理類型:移行細胞癌(transitional?cell?carcinoma,TCC)和Brenner瘤。在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卵巢腫瘤分類中將Brenner瘤分為三類:良性、交界性和惡性。良性卵巢Brenner瘤上皮巢孤立散在、大小懸殊、形態各異,分布在致密纖維間質中,無核分裂相;交界性Brenner瘤是指良性Brenner瘤伴顯著增生、不同程度的細胞非典型性,而無間質浸潤。其特征表現為纖維血管核心的乳頭狀結構被移行上皮覆蓋。
?
惡性Brenner瘤的診斷需要有間質的浸潤,通常有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瘤的背景,目前免疫組織化學上一般無明顯特異性。Brenner瘤可發生于任何年齡,平均年齡45~50歲,交界性Brenner瘤多發生于50~70歲的女性,惡性Brenner瘤比良性者發病年齡大約晚10年,平均60.3歲。本例為交界性,與文獻報道相符。
?
交界性卵巢Brenner瘤的CT多表現為盆腔內以囊性為主的囊實性腫塊,病灶內見厚薄不一的實性分隔,可見點狀鈣化及小乳頭樣突起,增強掃描實性分隔強化明顯,鈣化被認為是Brenner瘤其特征性表現,本例除無鈣化外,其他表現與文獻相一致,鈣化是否對brenner瘤診斷具有特征性,還有待進一步證實。有文獻報道卵巢Brenner瘤多合并胸腹水,但王建華等研究發現Brenner瘤一般無腹腔積液或腫大淋巴結,作者分析可能與該病的良惡性程度有關,本病例為交界性腫瘤,未見胸、腹水及腫大淋巴結,與王建華報道結果相一致。
?
王小藝等報道的9例卵巢Brenner瘤中,當腫瘤成分單一時,可表現為實性,密度均勻或不均勻;當合并其他腫瘤成分時,可表現為囊實性或囊性,本例表現為囊實性。本病需與卵巢漿液性、黏液性囊腺瘤/癌鑒別。卵巢交界性Brenner瘤罕見,CT表現具有特征性,當發現盆腔以囊性為主囊實性腫物,囊壁厚薄不均,內見分隔及小乳頭樣突起,病變內伴或不伴鈣化,增強掃描實性部分強化,需想到本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