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昆蟲逐漸消失 從外環向內環減少

剛毛舫象。采用微距拍攝,
北京日報8月25日報道?日前,一項針對北京市六環路內昆蟲的最新監測和分析結果顯示: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象鼻蟲就將減少一種。這個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是由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張潤志研究員率領團隊調查得出的。記得還小的時候,每到夏天傍晚,樓下院子里就能聽見蛐蛐等昆蟲歡快地鳴叫。胖乎乎的菜青蟲和大金剛,也常常成為小朋友們追逐的玩伴。如今,這些昆蟲很多正在悄然退出我們的生活,成為了遙遠的童年記憶。
現狀
昆蟲的物種數和個體數
從外環向內環逐漸減少
此次調查和監測的樣本,是老百姓俗稱“象鼻蟲”的象甲。頂著長長“鼻子”,披著堅硬殼的象鼻蟲,是昆蟲世界“家族成員”種類最多的昆蟲之一,已知約有6.5萬余種。據估計,北京象鼻蟲的實際數量可能是目前已知數量的4倍以上。然而,數量如此龐大的小昆蟲,卻正在我們的城市中逐漸銷聲匿跡。
在長達3年的時間里,科研人員們利用本市特殊的城市環狀擴展格局,對六環路以內25個公園和綠化帶中的柳樹樹干棲息昆蟲進行了系統調查與監測;以環城路為城市化梯度,探討了昆蟲多樣性沿城市化梯度的變化格局及其與城市擴展所帶來的環境變化之間的關系。
“我們共調查到19種象鼻蟲,個體數量很多;其中有些是吃柳絮的,對植物實際上是無害的,算是中性的昆蟲吧。”中科院一位參與研究的科研人員說,最后的統計結果顯示:昆蟲的物種數和個體數從外環向內環逐漸減少。在距市中心30公里范圍內,每向市中心靠近5公里,就減少一個物種和60%的個體數量。“比如,在這項調查中,我們共發現4種舫象屬昆蟲,在五環路以外四種都有,而在二環路以內只發現一種。”
其實,不僅是象鼻蟲在減少,北京城市中心很多昆蟲都在消亡。科研人員表示,除了常見的蝴蝶、蜜蜂、蜻蜓等景觀昆蟲,一些天敵昆蟲如螳螂、七星瓢蟲、草蛉等,在城市中也都不見了蹤影。
消失揭秘
城市綠地?等同“沙漠中的綠洲”
“昆蟲多樣性的下降,可能與城市景觀隔離程度有關。”研究人員表示,如今,城市綠地常常被比喻為“沙漠中的綠洲”,隔離程度就是城市綠地被孤立的程度。簡單說來,就是單個綠地與周邊其他綠地或自然景觀之間的距離遠近。
在自然景觀中,象鼻蟲可隨時靠飛行來補充食物,并與其他同類一起無憂無慮地生活。然而,一旦被城市隔離帶孤立在一處單一的綠地中,不僅無法與同類溝通交流,萬一此地可吃的食物沒有了,想要“翻山越嶺”找到另一處“綠洲”,對弱小的昆蟲來說,其難度非常之大,它們往往在搬家覓食的途中就累死或餓死了。
水泥地面?令昆蟲無處化蛹
另外,象鼻蟲“家族成員”的消失,與水泥地面等不透水層面積景觀比例也不無關系。
“不只是象鼻蟲家族,許多昆蟲的成長歷程都要經過幼蟲、蛹、成蟲等必經階段。”該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從昆蟲的生活習性來看,它們通常喜愛藏身在泥土里靜靜等待化蛹蛻變。然而,如今城市里遍地的柏油馬路、水泥地面等,幾乎讓小蟲子們無處藏身。無法化蛹的結局,同樣也是死路一條。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