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代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11月24日,中國科協在京舉辦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科學家座談會,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張玉卓主持會議。會上,9位“老中青”科學家代表先后發言,圍繞“全面把握十個堅持的深刻內涵,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懈奮斗”主題,暢談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認識體會。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協學會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主任錢七虎認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提出“兩個確立”是面對國家安全環境深刻變化的新時代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政治保障,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國防科技人才要弘揚科學家精神,為科技強軍貢獻智慧和力量。
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吳孔明表示,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堅持黨對科技事業的全面領導,不斷加強科研院所黨的建設,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努力搶占科技制高點,把握科技發展主動權,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以科技創新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當前,我國科技創新發生整體性、格局性、歷史性深刻變化,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姚建年認為,科技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我們必須改變過去的一般性創新、跟蹤熱點等科研思路,改變過去在科研評價方面單純追求論文數量和引用的簡單方式,要大力提高對科學研究工作的鑒賞力,做有品位和被同行尊重的工作。”
“學術期刊是學會開展學術交流的主戰場,‘借船出海’模式雖然能快速取得高影響力和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平臺是人家的,還不是自己的。”姚建年提到,我國正處在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大步邁進的關鍵進程中,不但要更加重視科學研究的源頭創新和原始創新,還應該著力補足短板,全面發展。
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馮西橋介紹了本學會對學科發展重大問題進行組織規劃、人才培養評價機制的做法,“要鼓勵青年人才把時間花在基礎研究上、花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上,而不是花在一些跑關系組織其他事情上”。
中國口腔醫學會名譽會長余光巖表示,醫療衛生工作戰線的科技工作者要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做好口腔健康科普工作,注重基層口腔醫務人員的培養,努力實現口腔設備器材國產化,“讓老百姓看牙的價格降下來”。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長楊月欣表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要從科技發展的整體層面出發,大力培養戰略科學家,發揮戰略科學家在學科發展中的引領效應。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常務副院長孫小淳指出,文化自信是國家發展中最基本、最深入、最持久的力量,要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為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
“科技工作者是完成第二個百年‘答卷’的主力軍,要在科技攻關中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在芯片領域勇于挑戰關鍵核心技術,力爭產出更多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趙巍勝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種質資源中心副主任郭剛剛認為,作為新一代種質資源人,要傳承好老一代種質資源人胸懷“國之大者”,團結奮斗、甘為人梯的科學家精神,立足農業和種業的實際需要,加速優質新種質創建,為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業自主可控努力奮斗。
張玉卓指出,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以宏闊的歷史視角和深厚的歷史智慧,全面總結了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奮斗的“十個堅持”寶貴歷史經驗,為全黨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注入強大思想動力。黨的百年歷史,是黨關心關愛科技人才、重視支持科技創新、領導推動科技組織發展的歷史,是科技界在黨的領導下愛國奮斗、創新創業創造的歷史。以理論武裝培育戰略人才力量,鍛造高素質科技人才隊伍,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根本要求。科協作為黨領導下的人民團體要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堅定履行好橋梁紐帶職責。
張玉卓表示,中國科協要引導科技工作者要強化使命擔當,持續強化理論武裝,增強服務“國之大者”的責任感、使命感。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創造活力。要聚焦主責主業,以高水平創新人才支撐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國科協學會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要持續推動實施“黨建強會計劃”,不斷探索符合學會特點的黨建工作模式,以高質量黨建把牢正確政治方向,把握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政治保障。
-
會議會展
-
財報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人物動向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企業風采
-
人物動向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會議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