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德專家分析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原因 過度開采惹大禍

    2010.7.16

      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石油地質學家威廉·多米尼克日前指出,美國過早開放深海石油開采以及英國石油公司忙趕工期是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的主要原因。

    深海開采開放過早

      多米尼克說,導致墨西哥灣原油泄漏固然有包括英國石油公司在內的具體操作失誤,但首先美國石油開采政策就有問題。雖然鉆探和開采技術有了長足發展,但是在相應的防漏等災難應對技術、尤其是應對深海作業事故的技術相對滯后的情況下,不應該過早開放深海開采。

      雖然,數十年來鉆探和開采技術不斷完善,安全性已經超過90%,但每個鉆井都有著不同特征,儲油層深度越大,地層壓力也越大,危險性也越高。英國石油公司“深海地平線”鉆井平臺的開采深度在海平面以下1500米到5500米,對開采者來說,他們從開始就知道這一開采的危險性。

      至今的各種防漏和災難應對技術多數是在陸上和淺水地區開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如伊拉克戰爭后應對油井燃燒的方法等,但這些技術并沒有很好地轉化到深海開采中。因此,英國石油公司此次的應對方法捉襟見肘,而且給予他們“補課”的時間很短。

    忙趕工期釀成大禍

      多米尼克說,英國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的鉆探工作于2009年10月正式開始。在鉆到4000米深度時,深海中預料之外的強大壓力導致大量的鉆井液流失,導致成本迅速增加。鉆井液是一種水和黏土顆粒的混合物,能在鉆井內形成向下的壓力,防止儲油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倒涌向輸油管。

      由于墨西哥灣上的颶風影響,鉆探工作一度中斷,到2010年1月才重啟。2月份,鉆井再遇4000米問題區域,令鉆探進度一再推遲,直到4月中旬才達到目標深度。在油氣鉆探和開采領域時間就是金錢,每天的鉆井運作成本逾百萬美元。英國石油公司為了節省成本拼命趕工,為事故埋下禍根。

      在4月16日停止鉆井后的4天,施工方對鉆探儀器進行了各種安全測試,并發現了漏油的跡象,但這一情況沒有得到及時關注。到20日,鉆孔內持續增加的壓力已經令施工方疲于應付,而本來配套的“自動防噴器”也失靈,最終釀成大禍。

    幾項建議有助封堵

      多米尼克說,可以應用一種德國制造的多相流泵降低封堵油井的難度。一是在海底漏油點上方放置拱形漏油罩,并以多相流泵將漏出的石油與天然氣一起排走;二是為正在鉆探的減壓井也配備多相流泵。這些措施能實現引流區壓力的快速下降,降低封堵油井的難度。

      此外,不同于目前使用的單獨封堵油井的方法,多米尼克建議擴大封堵漏油點周圍的面積,這樣能更好地防止旁漏。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