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召開食品質量安全學術委員會會議
2021年4月15日,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食品質量與安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院士、江南大學陳堅院士、江南大學陳衛院士、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李培武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吳永寧研究員、南開大學王碩教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員、長沙海關黃志強研究員、軍事醫學科學院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高志賢研究員、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邵兵研究員等學術委員會委員,市場監管總局科技和財務司劉紅春二級巡視員、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李新實院長、陳穎副院長、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食品質量與安全)主任張峰副院長及重點實驗室成員參加本次會議。會議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陳穎副院長和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沈建忠院士主持。
市場監管總局科技和財務司劉紅春二級巡視員致辭時指出,食品安全是市場監管總局“三大安全”之一,守住食品安全底線是市場監管的重要職責。他高度肯定了中國檢科院及共建單位在食品安全領域取得的重大貢獻,并指出實驗室要瞄準國內外科技前沿,認真梳理食品安全中系統性、基礎性科學問題,積極對接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中的現實困難,科學凝練重點實驗的研究方向和領域,制定好未來五年建設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升科研水平,把研究成果打造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利器”。
中國檢科院李新實院長致辭時強調,中國檢科院歷來重視食品安全領域的研究工作,始終緊密服務國家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應對輸歐米制品轉基因、三聚氰胺奶粉、地溝油、臭腳鹽等食品安全突發事件中發揮了重要的科技支撐作用。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食品質量與安全)是國家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重大科研創新、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層次學術交流、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創新平臺,是落實國家各項科技發展政策的高地,希望在總局科技和財務司等主管部門、學術委員會各位委員的指導和幫助下,不斷提升該重點實驗室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我國食品全鏈條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峰副院長從建設意義和總體思路、建設布局和任務、管理運行機制、保障措施、進度安排等方面對重點實驗室“十四五”規劃進行介紹。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食品質量與安全)是根據《市場監管總局關于發布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優化調整名單的通知》(國市監科財函〔2021〕6號)要求,依托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和江南大學共同參與建設。該實驗室旨在圍繞國家食品安全重大科學需求,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日常監管和突發事件應急應對技術支持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開展高層次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實行“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運行機制,開展前瞻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重大關鍵技術及相關公益性技術研究,提升食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能力,引領和支撐食品質量安全事業發展。根據國家科技發展及市場監管總局對食品質量安全的科技需求,該實驗室擬聚焦食品質量安全化學有害物的前沿分析技術及產品研究、食品質量安全生物因子的檢測與溯源、食品真實屬性表征及產地溯源技術、食品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等四大研究方向開展相關工作。
學術委員會委員認真聽取了匯報并進行質詢,一致認為該實驗室規劃建設定位明確、研究目標清晰可行,研究內容針對性強,預期成果設置合理,建議實驗室進一步完善運行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制度,盡快組織實施,完成預期成果。
-
實驗室動態
-
標準
-
焦點事件
-
標準
-
政策法規
-
實驗室動態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