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萬計劃:如何建?一流本科專業點如何選?
教育部9日發布《關于實施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的通知》,計劃2019至2021年建設10000個左右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和10000個左右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旨在推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這也是全面振興本科教育,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征程上的又一重舉。根據教育部發布的《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分專業類建設規劃》顯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分專業類建設規劃擬建設數量最多的為工商管理類,共674個。第二位是外國語言文學類,共有609個。計算機類577個,排名第三。此外,排名4至6位的是,設計學類(474)、電子信息類(437)、機械類(407)。
“雙萬計劃”如何建?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點如何選?
釋疑一 誰將受益?
——各類高校、全部專業一個都不少
通知指出,“雙萬計劃”將面向各類高校、面向全部專業。在不同類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設一流本科專業,鼓勵分類發展、特色發展。覆蓋全部92個本科專業類,分年度開展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
記者注意到,“突出示范領跑,分‘賽道’建設”,是此次計劃的重要建設原則。各高校都是“雙萬計劃”的“參賽者”。
——突出示范領跑。建設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示范性本科專業,引領帶動高校優化專業結構、促進專業建設質量提升,推動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
——分“賽道”建設。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地方高校名額分列,向地方高校傾斜;鼓勵支持高校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建設一流本科專業。
教育部還表示,對于“雙萬計劃”要實施“兩步走”,即報送的專業第一步被確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教育部組織開展專業認證,通過后再確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參賽者”說
王占仁(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抓住高等教育發展關鍵點
“雙萬計劃”抓住了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這一高等教育發展的關鍵點,必將為“雙一流”建設提供有力支撐。“雙萬計劃”提出了“面向各類高校”“面向全部專業”“突出示范領跑”“分‘賽道’建設”“‘兩步走’實施”五大建設原則,回歸了專業建設本身,為高校加快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新的發展空間,對于激發高校的辦學活力有著巨大推動作用。
■專家點評
洪成文(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覆蓋范圍史無前例
“雙萬計劃”有著良好的初衷,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從覆蓋的范圍來看,“雙萬計劃”是史無前例的。它的特點是,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支持本科專業發展。同時,地方院校以及部省共建高校參與這個項目的數量比以往任何一次項目或工程都要大。
釋疑二 “賽制”怎么定?
——三年建成10000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
對于“雙萬計劃”建設方式,這份通知也給予了明確說明,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工作分三年完成。每年3月啟動,經高校網上報送、教育主管部門或高校提交匯總材料、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推薦意見,確定建設點名單,當年10月公布結果。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方案由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訂,按照建設總量不超過本行政區域內本科專業布點總數的20%,分三年統籌規劃,報教育部備案后與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同步組織實施。每年9月底前,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將本年度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報教育部,當年10月與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一并公布。
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專業,如同時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按照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公布。空出的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額可延至下一年度使用。
另外,根據2019、2020年一流本科專業點建設情況,2021年將對各專業類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的建設數量和建設進度進行統籌。
■“參賽者”說
王占仁:推動高校改進人才培養方式
毋庸置疑,這一舉措將推動高校改進人才培養方式。第一,明確專業定位。高校將圍繞“雙萬計劃”,規劃學校發展定位和辦學方向。第二,規范專業管理。高校將切實落實本科專業國家標準要求,規范教育教學管理,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第三,突出改革成效。高校將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結合學校優勢和特色專業領域,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第四,優化師資配置。一流本科專業必須要有雄厚的師資隊伍,高校將結合“雙萬計劃”,開展“輸血”和“造血”相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第五,注重培養質量。高校將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潛能,增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最終使培養的人才同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相適應、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
作為辦學方,立足“雙萬計劃”,高校也需隨之作出改變。高校在培養一流本科專業人才過程中,更需要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落實“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其次,高校需依托“雙萬計劃”,努力建好一流本科專業,培育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質量文化,將對質量的追求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共同價值追求和行為自覺,做強一流本科、建設一流專業、培養一流人才,全面振興本科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當然,高校也要切實完善協同育人和實踐教學機制,積極集聚優質教育資源,優化人才培養機制,著力推進與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強化實踐教學,不斷提升人才培養的目標達成度和社會滿意度。
■專家點評
洪成文:高校須在發展規劃上下真功夫
可以說,“雙萬計劃”對高校發展具有多方面影響。概括起來有三:首先,高校必須在發展規劃上下真功夫,特別是做好專業的發展規劃,優先發展學科確定了沒有;確定好的專業,培育的效果怎么樣,都將與“雙萬計劃”的獲得有關。其次,要整合資源,特別是整合社會資源,發展優先專業,將變得更加重要。重點項目資金,是基本口糧,大家都有。得不到項目支持,要問自己工作做得怎么樣。得到了重點項目支持,也遠非是一勞永逸。這就是整合社會資源的關鍵之所在。再次,要講好專業發展的故事。講好故事,才能拿到項目,講好故事,才能提高社會資源整合能力,專業發展才有經濟基礎。
釋疑三 誰當“裁判”?
——構建三級實施體系 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通知指出,構建三級實施體系。教育部等14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負責部委(單位)統籌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組織實施工作,加強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推動構建國家、地方、高校三級實施體系。
同時,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應當統籌利用中央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專項等中央高校預算撥款和其他各類資源,各地應當統籌地方財政高等教育資金和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支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通知還明確,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對計劃實施過程跟蹤,針對一流本科專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建議,對于建設質量不達標、出現嚴重質量問題的專業建設點予以撤銷。
■“參賽者”說
王占仁:一流專業將成為令人向往的專業
由于專業是人才培養的基本單元和基礎平臺,是建設一流本科、培養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因此它還會實現以點帶面,整體帶動全國高校培育和創建一流本科專業點。另一方面,“雙萬計劃”將會促進各高校主動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民生急需相關學科專業,對標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建立健全專業動態調整機制。一流專業將成為最令人向往,最能為國家貢獻人才的專業。
■專家點評
洪成文:專業資源供給差距需注意
對于政府來說,問題是該計劃能否達到預期目的?這取決于兩點,第一是資金投入量;第二是錢怎么花以及花在誰身上。該計劃會不會帶來學科資源供給的差距?很有可能。因為評估的專家基本上都是同行專家,參考的是過去的成績以及是否已經是重點學科。過去榮譽滿身“披掛”的重點學科,雙一流高校建設的學科,很可能因為馬太效應而居于優勢地位。一些高校可能因為優勢固化而獲得了更多學科項目和資金,也未可知。同時,“雙萬計劃”的專業認證將需要大量的專家資源。參加專業評估的專家工作量很大,會不會影響專家的正常科研和教學,也都需要科學預估。因為高校審核評估、雙一流學科評估和“雙萬計劃”的本科專業基本是同步進行的。我們不怕項目實施過程出問題,我們怕的是在項目開始前缺少科學的針對性研究和論證。其三,“雙萬計劃”的目的是建設一萬個一流專業點,那么一流本科專業是什么?是不是人才培養的一流?如果是,那么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規格是什么?目標實施的過程是什么?誰去評估專業是否達到一流?三年的重點計劃,是為了達成目標,還是只是其過程的一段,也都需要弄清楚。
-
招標采購
-
焦點事件
-
招標采購
-
焦點事件
-
政策法規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