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朱為宏院士、趙偉軍研究員Angew發文,有機超長壽命室溫磷光分子新策略誕生

    2023.11.29

      有機非晶態超長壽命室溫磷光(UL-RTP)材料具有優異的可加工性,在柔性顯示、防偽和生物成像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現已發展的絕大多數UL-RTP體系只能被具有強傷害性的紫外光激活,這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它們的實際應用。傳統RTP分子設計策略中引入強電子供體-受體或重金屬原子效應可以實現磷光的激發紅移,但這會導致磷光效率的減少或磷光壽命的降低。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設計策略,開發具有可見光激活的高效率UL-RTP材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朱為宏院士、趙偉軍特聘研究員課題組在具有普適性的磷光分子設計策略及其光物理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icient Visible-Light-Activated Ultra-Long Room-TemperaturePhosphorescence Triggered by Multi-Esterification”為題發表于《德國應用化學》。、

    441520_202311291442051.jpg

      在該研究中,利用對剛性平面磷光核心進行多酯化改建,引發磷光分子光物理過程中低能級單線態和三線態躍遷偶極矩的大幅提升,從而實現一系列可見光激活型的高效率UL-RTP薄膜材料(在藍光激發下,壽命長達2.01秒,效率高達35.4%)。基于超高性能的UL-RTP薄膜材料,該工作還開拓了其在延時白光照明及余暉加密技術中的新應用。該研究為設計高性能UL-RTP分子的設計提供了新途徑和理論基礎。

      論文第一作者為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博士生俞佳鴻,通訊作者為朱為宏院士和趙偉軍特聘研究員。該研究工作得到了田禾院士的悉心指導。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浦江計劃、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創新計劃、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等資金支持。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