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集成光子芯片上產生偏振糾纏光子對
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外專千人計劃Brent E. Little與加拿大魁北克國立科學研究所、香港城市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等單位合作,利用非線性微環諧振腔中TE和TM模式間的自發四波混頻效應,結合微環諧振腔的濾波選模作用,首次在集成光子芯片上產生了偏振糾纏光子對的研究成果。該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
糾纏光子對的產生通常是采用自發參量下變頻或自發四波混頻的方式。近年來,糾纏光子對也因其在新興的量子技術領域,如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隱形傳態、量子密碼學及量子成像等方面有著顛覆傳統觀念的應用而成為研究熱點。與此同時,隨著集成光學的發展,片上糾纏光子對源因其易與電子集成電路集成而受到研究和產業人員的極大關注,從而成為集成光學和量子光學共同的研究熱點。而這一研究成果為量子光通信和量子計算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和方法,將會推動該領域的發展。
推薦
-
企業風采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科技前沿
-
焦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