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垃圾處理由填埋轉向焚燒
新華網北京7月28日專電(記者殷麗娟)在距北京奧運會倒計時10天之際,北京市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北京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燒廠28日建成并投入試運行。這意味著北京市的垃圾處理方式由填埋開始轉向焚燒處理。
按照《北京市“十一五”時期環衛專業規劃》,在“十一五”時期,北京市將逐步調整垃圾處理工藝比例,加快生活垃圾由填埋處理方式向焚燒處理方式的轉變,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高安屯垃圾焚燒廠位于朝陽區金盞鄉,占地面積70畝,建筑面積36793平方米,作為奧運重點配套工程,高安屯垃圾焚燒廠總投資8億多元,日處理生活垃圾1600噸。
據介紹,高安屯垃圾焚燒廠正式運行后,每年可焚燒53.3萬噸垃圾,產生的熱能每年發電2.2億度,相當于每年節約7萬噸標準煤,年平均減排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當量約20萬噸,垃圾焚燒后可以減容90%,減量80%,同時采用中水作為循環冷卻水,每年節約160萬噸城市用水,有效地節約了水資源,同時較好地解決了生活垃圾在衛生填埋過程中產生垃圾臭氣等環境問題,是北京市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一項重點工程。
據了解,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燒廠的建設運行采用BOO模式,項目引進國外先進的垃圾焚燒設備和技術,垃圾焚燒系統采用適合中國垃圾特點的爐排爐焚燒技術,使垃圾完全充分燃燒,有效地控制了二惡英等有害氣體的產生,并通過尾氣凈化系統,確保尾氣排放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標準。垃圾焚燒過程產生的飛灰,將運往北京危險廢物處理中心進行最終處置,灰渣將用于建筑材料,進行綜合利用,實現了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