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關注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手機掃碼查看

    手機查看

    喜歡作者

    打賞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寶支付支付寶支付
    ×

    抗組蛋白抗體的正常值及臨床意義

    2022.2.12

      正常值

      正常人抗組蛋白抗體為陰性。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在全身性紅斑狼瘡(SLE)患者,抗組蛋白抗體檢出率為30%-70%,但與病情是否活動及臨床表現無關;在無并發癥的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ism articular,RA)患者陽性率15%,而在Felty綜合征患者可達83%,RA相關的血管炎患者陽性率為75%,青年型類風濕性關節炎(JRA)患者陽性率為60%。在非風濕性自身免疫病中,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約有76%抗組蛋白抗體陽性,且大部分是抗H1抗體。很多藥物可誘發類似SLE的綜合征,稱為藥物性狼瘡,病情較SLE輕,停藥后癥狀可消失。藥物性狼瘡患者抗組蛋白的檢出率很高(>95%)。普魯卡因酰胺誘導的狼瘡患者,主要出現抗H2A-H2B組蛋白二聚體的抗體,肼苯達嗪誘導的狼瘡患者,主要出現抗H2、抗H4抗體。服用普魯卡因酰胺1年以上的患者中,發生藥物狼瘡的高達20%;服用肼苯達嗪的也有5%-10%的患者可誘發狼瘡。除這兩種藥物外,心得寧、D青霉胺、異煙肼、喹尼丁、丙基硫氧嘧啶、氯丙嗪、醋丁酰心安和甲基多巴也偶可誘導發生狼瘡。當患者血清中僅檢出抗組蛋白抗體(和抗ssDNA抗體)而無其他抗核抗體時,強烈支持藥物性狼瘡的診斷。而抗H2A-H2B二聚體的IgG類抗體與疾病的臨床活動性密切相關。

      需要檢查人群:皮膚紅斑者,青年

    推薦
    關閉
  • <li id="ccaac"></li>
  • <table id="ccaac"><rt id="ccaac"></rt></table>
  • <td id="ccaac"></td>
  • <td id="ccaac"></td>
  • 床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