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6個重點實驗室/中心課題基金申請指南請收好
近期,有6個重點實驗室/中心課題發布了開放課題申請機會,具體如下:
1、2022年度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2022年7月30日截止)
開放課題基金面向國內外從事炎癥免疫性疾病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的大學、研究所及醫療機構等單位,為從事炎癥免疫性疾病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科研場所及課題經費,鼓勵新思想、新方法及交叉學科的發展,提倡創新、求實、開放、交流的學術風氣凡具備申請條件的研究人員均可提出申請。
本次開放課題重點資助的研究方向為皮膚病發病機制研究,金額為5萬元/項,5-8項,開放課題基金的申請者一般應是在職的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其他申請者需有兩名副高級以上人員書面推薦,優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申請不受資歷限制。
申請開放課題基金必須按規定的格式實事求是地填寫《開放課題基金申請書》,課題申請時間為2022年07月14~30日。
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將組織出資單位進行形式審查并組織國內精準醫學領域相關專家進行初步評審。評審結果將于皮膚病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網站公示,一周后確定中標課題。
取得本實驗室開放基金并在本實驗室完成的研究成果,歸本實驗室和研究者所在單位共有,發表論文或申請ZL時應共同署名;凡經審批通過的課題,經費只能用于依托本實驗室開展的開放課題的研究課題經費的各項開支標準,均按現行國家和安徽醫科大學財務制度規定執行。
申請程序:申請人在本頁面下載申請書,于2022年7月30號之前完成申報。將紙質版申請書寄送到本實驗室。
聯系人:梁 波 anyiliangbo@vip.126.com[1]
王夢瑋 1747585565@qq.com[2]
通訊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梅山路81號科教大樓1110室 0551-65165811
2、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2022-2024年度實驗室開放課題(2022年8月20日截止)
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是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能源環境領域重要組成部分,面向“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的國家能源戰略需求,結合高研院新定位和新目標,低碳實驗室進一步整合凝練高研院能源領域和大科學裝置領域優勢科研力量,聚焦高碳資源低碳轉化及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的科學與工程創新性研究,發揮能源、材料和光子科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及大科學裝置集群優勢,以科研任務帶動基礎研究,以基礎研究促技術創新,加速推動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示范的全鏈條式核心技術與系統集成創新,為國家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核心技術與解決方案。
根據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有關管理條例,本實驗室開放課題主要面向國內外相關領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產業部門,目的在于加強相關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促進學科交叉,促進新思想、新原理的產生和應用。
一、資助范圍
實驗室開放課題主要資助低碳轉化領域意義較大且具有應用前景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課題。2022~2024雙年度開放課題重點支持以下5個研究領域的研究,主要包括:能源材料表征與理論、綠色碳轉化、CO2捕獲利用與封存、綠色動力與氫能、其它低碳轉化前沿課題。
能源材料表征與理論 發展超高能量分辨譜學方法、超快譜學方法以及在工況條件下獲得真實反應過程的原位譜學手段,發展同步輻射表征聯用方法,通過多種原位探測與表征方法結合,研究催化材料/器件在真實反應下活性位點的動態演變,探測原位條件下催化材料的能帶結構和電子能級結構,實現對催化材料的全場解析,同時發展原位多尺度模擬方法,形成原位實時模擬真實催化反應的全原子理論模型,為高效催化劑設計做出理論指導。主要涉及的研究內容如下:(1)微觀界面探測與表征方法;(2)能源材料界面微觀過程原位研究平臺;(3)原位多尺度模擬與理論計算。
綠色碳轉化與催化主要針對C1小分子、富碳天然氣、生物質等含碳資源高選擇性轉化制高值化學品和清潔燃料進行相關的催化化學和反應工程研究及技術集成,通過納米或生物催化乃至基因工程等手段,研究活性位本質、原位構效關系及產物選擇性調控機理及其納米效應,深入了解C-O及C-H鍵活化及斷裂、碳鏈增長及中止等反應過程,發展含碳資源溫和高效轉化新途徑,實現C1小分子的活化和可控生長與含碳化學鍵的定向裁剪,實現高值化利用含碳資源。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C1高選擇性轉化制高值化學品和清潔燃料;(2)烯烴轉化制高端潤滑油脂等化學品;(3)生物質催化轉化制備化學品;(4)碳轉化過程強化及反應工程。
碳捕獲利用與封存針對CCUS過程高能耗、高成本、低效率以及缺乏集成性示范經驗等現狀,開展基于化學、生物、地質等多學科領域的交叉研究,探索CO2捕獲、利用和封存過程中作用機制和影響規律,開展CCUS過程中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研究以及全流程示范。(1)高性能CO2分離材料和過程;(2)CO2化學利用合成重要化學品;(3)在光電等溫和條件下CO2活化轉化途徑及其人工光合的可行性;(4)CO2生物捕獲利用及其下游應用;(5)CO2壓裂驅替頁巖氣過程和配套技術;(6)CCUS技術的生命周期評價及其行業、區域應用解決方案等。
綠色動力與氫能 面向未來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所組成的多元化能源結構,聚焦燃氣輪機、閉式布雷頓循環(氦氣輪機、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解水制氫、光伏器件等高效能源轉化與利用技術,開展“關鍵材料-核心部件-集成應用”全鏈條關鍵技術攻關,以期實現可持續綠色動力供給,主要研究內容如下:(1)高效熱功轉換裝備設計和制造;(2)燃料電池/電解水制氫;(3)光電材料和高效器件。
其它低碳轉化前沿課題 圍繞低碳轉化過程,開展納米/生物催化,膜分離與反應分離一體化,碳排放核算與碳戰略研究,碳排放核算評估、碳足跡與碳市場研究,復合能源系統戰略研究,城市低碳發展評價等研究。
二、開放課題申請須知和管理辦法
1.本次開放課題資助強度:5~10萬元/項;申請時間:2022年7月15日至8月20日。
2.開放課題主要支持實驗室及依托單位以外的研究人員(客座研究人員)與實驗室固定人員合作進行研究的課題,由客座研究人員和固定人員共同申請,客座人員擔任課題第一負責人,固定人員擔任課題第二負責人。
3.凡具有副教授和副研究員以上職稱、博士后經歷或相應水平的國內外學者可與實驗室固定人員合作提出申請,填寫《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書》,并由所在單位的學術管理部門簽署意見并加蓋單位公章,由課題第二負責人于2022年8月20日前將簽字蓋章的《申請書》一式2份及電子版交于實驗室。
4.由實驗室學委會或專家組審定開放課題申請,建議擬資助課題和資助金額,實驗室主任會議根據審定結果統一調整并報學委會會議通過后公布執行。
5.實驗室開放課題由中科院下撥的專項經費-實驗室運行費支出。課題資助金額專款專用。課題經費僅限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內進行財務結算,經費的使用需符合國家專項經費管理制度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財務制度,并嚴格按預算執行。支付與課題直接有關的費用,支出科目主要包括:材料費、分析測試及加工費、發表文章版面費、不形成固定資產的設備購置費、差旅費等。其中,差旅費主要是指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費用,報銷時需提供會議通知等相關證明材料。另外,材料費中嚴禁列支辦公用品、勞保用品等。若單項支出大于1000元時,請先與課題第二負責人(實驗室固定人員)溝通,支出發票經第二負責人簽字同意后,方可報銷。
三、課題結題和研究成果的歸屬
1.實驗室通過第二負責人(實驗室固定人員)加強對開放課題的管理,開放課題承擔者應在第一年年底提交階段總結,對于無階段總結、未按計劃進行課題研究者,實驗室主任有權調整課題資助額度或中止課題資助。第二年年終提交結題總結和研究成果(論文、專著、ZL和獎項等)的復印件和電子版文件。
2.開放課題相關的論文和研究成果應同時署課題第一負責人所在單位名稱和本實驗室名稱,并注明實驗室開放課題資助(標注課題編號)。如在國內外期刊或學術會議上發表研究論文,應將“中國科學院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或CAS Key Laboratory of Low-Coal Convers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Shanghai Advanced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寫為作者單位之一,并注明本課題為“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資助項目(課題編號),supported by CAS Key Laboratory of Low-Coal Conversion Science & Engineering(No: XXX)”;如申請ZL,ZL權為申請人單位所有,如有本實驗室的合作者,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應同為ZL權人。
四、聯系方式
聯 系 人:聞霞
通訊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海科路100號9A分子樓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郵編:201210
電話:021-20608005
傳真:021-20325034
電子信箱:
低碳轉化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2022.07.14
3、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2022年7月22日截止)
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設立開放基金資助產業用紡織品領域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新裝備、新產品、新評價的研究,現面向校內征集開放課題,歡迎廣大教師踴躍申報,具體條件及要求如下:
一、研究方向
1、傳統產業用紡織品的技術升級
2、產業用紡織品先進制造與裝備
3、高技術產業用紡織品研發
4、產業用紡織品設計與評估
二、資助原則
1、開放課題主要資助本校具有中級以上職稱或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教學、科研及工程應用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
2、本次課題征集分為重點課題和探索課題兩類,重點課題的資助金額為10-12萬,探索課題的資助金額為3~5萬。
3、已獲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含人事處、人才辦、科研院等各類中央高校專項資金項目),尚未結題的申請者,中心本年度不予重復資助。
4、符合申報條件的課題由“中心”組織專家開展評審,擇優資助。
三、申報要求
(一)重點課題
1、課題研究年限為1~2年,課題資助金額為10-12萬;
2、課題考核指標
(1) 申請者須在研究期限內獲得國家或者省部級項目至少1項,經費總額不低于課題資助經費;或者承擔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進校經費60萬以上;
(2) 研究期限內發表標注受資助論文不少于3篇;
(3) 申請國家發明ZL至少1項;
(4)培養博士生或碩士生至少2名;
3、如申請課題已經具備較好的工程化、產業化條件和預期成果,請在申請書中寫明,“中心”將優先給予重點資助。
(二)探索課題
1、課題研究年限為1~2年,課題資助金額為3-5萬;
2、申請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40周歲;
3、課題考核指標
(1) 研究期限內發表標注受資助論文1篇以上;
(2)申請國家發明ZL至少1項;
(3)培養博士生或碩士生至少1名;
四、申請辦法
申請人請認真填寫《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申請書》(見附件),并于7月22日(周五)前將電子版申請書發送至工程中心郵箱erctt@dhu.edu.cn。
附件-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開放課題申請書-2022.doc
聯系人:傅婷
聯系電話:67792264/13564098053
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022年7月15日
4、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報指南(2022年8月31日截止)
依據科技部關于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的要求,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現開始啟動2022年度開放課題的申報工作,具體要求如下。
一、 申請人資格
(1)申請人資格按照《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煤國重[2020]07)》執行;
(2)有在研開放課題的不能申報;
(3)未承擔過實驗室開放課題的優先。
二、 資助強度和年限
2022年度計劃資助的開放課題如表1所示。
表1 2022年度計劃資助開放課題情況
三、資助方向
(1)煤礦動力災害防控;
(2)煤系氣高效開發;
(3)煤系氣開發災害防控;
(4)煤炭原位轉化;
(5)CO2地質封存;
四、 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按照《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煤國重[2020]07)》執行。
五、 申報材料
申請書在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網站下載(http://sklcmddc.cqu.edu.cn),申請書提交截止日期:2022年8月31日,需向實驗室提交申請書電子版,并保證所有提交申報材料的真實性。
六、 聯系方式
地 址:重慶市沙坪壩區沙正街 174 號重慶大學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郵 編:400044
聯 系 人:彭 璟
聯系電話:023-65106873
E ?-mail: 77521211@qq.com
以上未盡事宜,按照實驗室的相關規定解釋和執行。
煤礦災害動力學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2年7月1日
5、廣西北部灣海洋環境變化與災害研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報指南(2022年9月10日申請截止)
為貫徹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方針,創造良好的科研條件和學術氛圍,吸引、凝聚國內外優秀學者,共同研究、聯合攻關,促進高水平成果產出,廣西北部灣海洋環境變化與災害研究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辦法》和《廣西北部灣海洋環境變化與災害研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公開發布2022年度開放課題申請指南。
一、內容指南
實驗室開放課題應緊密圍繞實驗室重點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具有創新性。實驗室主要從事北部灣典型水文氣象災害致災機理及預警預報技術、北部灣典型生物化學災害致災機理及災害評估與防控、北部灣海岸帶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三個方向的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2022年實驗室開放課題重點資助以下方向。
(一)北部灣典型水文氣象災害致災機理及預警預報技術
以北部灣典型水文氣象災害(包括臺風、風暴潮和巨浪等)為主要研究對象,深入開展北部灣海-氣-浪-潮-地形之間的多尺度、非線性相互作用研究,闡明全球變暖背景下北部灣水文氣象災害的致災機理及演變特征,研發先進的臺風、風暴潮與巨浪等災害預警預報技術(包括海-氣-浪-潮耦合技術、數據同化技術、多重嵌套精細化技術、基于深度學習的預報技術等)并構建相應的實時預警預報系統,有效提高北部灣地區典型水文氣象災害的預警預報水平,服務于當地政府的減災防災和向海經濟建設。
(二)北部灣典型生物化學災害致災機理及災害評估與防控
以北部灣典型生物化學災害(包括海水富營養化、微塑料污染、重金屬污染、低氧、赤潮等)為主要研究對象,將現場調查和室內試驗相結合,運用同位素示蹤、分子生物和生態模型等技術手段,深入開展北部灣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及其與水動力耦合的分析與研究,闡明人類活動影響下北部灣典型生物化學災害的致災機理及變化規律,發展相應的災害評估、防控和預警技術,為地方政府在北部灣環境污染治理與生化災害防控等方面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或實施方案。
(三)北部灣海岸帶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以北部灣海岸帶生態系統和生物資源為主要研究對象,運用實地調查、衛星遙感、數值模擬、陸-海統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和方法,深入開展海岸侵蝕、潮灘沖淤、藍碳生態系統演變等機理研究及海岸帶承災體脆弱性評估,發展海岸帶生態修復、生物入侵控制、海洋資源再生與循環利用等技術,促進北部灣海岸帶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二、課題申報
2022年的項目申請的受理時間為從本指南發布之日起至9月10日,請有意申請者,參照“廣西北部灣海洋環境變化與災害研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細則”及時申報,逾期不予受理。
三、聯系我們
聯系人:周姣娣,7A-301室
電 話:0777-2808363
Email:marinehazards@bbgu.edu.cn
廣西北部灣海洋環境變化與災害研究重點實驗室
2022 年 7 月 13 日
6、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申請指南(2022年8月31日截止)
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是依托廣東財經大學,由廣東省科技廳批復設立的省重點實驗室(粵科資字﹝2019﹞264號),目前為全國財稅領域唯一的省級重點實驗室。今年廣東省財稅大數據實驗室面向國內外從事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高校、研究機構、實務工作機構等單位開放課題申請。誠摯邀請國內外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通過承擔開放課題來實驗室進行合作研究。申請的項目應符合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實驗室將按照“公平競爭、擇優支持”的原則確定資助項目。
一、開放課題方向
圍繞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研究方向,聚焦經濟學、管理學、信息科學及相關學科群的理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申報者可根據自身研究專長與研究條件,自行設定選題。
二、開放課題申請
1、課題申報者須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或擁有博士學位,或為處級及以上級別,或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負責人等。
2、課題申報者必須是課題實施過程的真正組織者和參與者,并在課題研究中擔任實質性的任務。
3、多人參加的課題,其申報者應為課題負責人。負責人必須是課題研究的真正組織者和指導者,擔負實質性研究工作。
4、同一申請者不得同一時期申報兩項本課題。
5、申請者需按規定提交《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申請書》。
6、本次開放課題基金申請截止日期為2022年8月31日。
三、開放課題審批
1、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辦公室(以下簡稱“辦公室”)負責開放課題基金的申請受理工作。開放課題的評審按照室務會形式審查、專家組評審和主任聯席會議決定的程序進行。
2、本著“公平競爭、擇優資助”的原則,實驗室專家組以會議或書面通訊評議方式對申請項目進行評審,評審確定后交主任聯席會議批準立項。
3、每項開放課題資助經費2萬元人民幣;另外每年根據實際情況設若干重點課題,每項資助經費5-10萬元。課題經費根據研究進度分兩次撥付,第一次撥款為每項資助經費總額的50%,項目完成并經鑒定合格后撥付余款,不合格則停止撥付余款并在本實驗室網站予以公告。研究經費其它管理事項按廣東省科技廳科研項目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執行。4、開放課題研究期限為1年,自批準立項之日起算。
四、開放課題實施
1、課題負責人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題。結題研究成果至少有1篇論文在最新版本的SCI\SSCI期刊或者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或至少有1份決策咨詢報告類成果獲得省部級及以上領導批示,或研究成果被廳局級以上機構采用。重點課題的研究成果要求另定。
課題成果署名單位為“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和標注“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9B121203012”字樣(詳見附件)。申請結題時將上述材料以書面形式提交實驗室辦公室。
2、項目完成后,項目負責人將最終成果原件1份、復印件2份及《開放課題結題報告》,交辦公室;還應將項目研究工作總結、經費結算表等交辦公室歸檔。凡未歸檔的項目研究成果,不予評審、鑒定、登記和申報獎勵。
3、實驗室采用專家組評審會或通訊評審方式,組織專家對項目最終成果進行評審鑒定。對于成果鑒定為優秀的課題申請者,本實驗室將酌情后期資助。
4、對于不能按時完成項目研究和經修改后仍不能通過專家組評審的項目,3年內該負責人不能申報本實驗室的項目。
申請開放課題基金所填寫的《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申請書》,電子文檔發送至聯系人郵箱,并且紙質打印版申請書一式三份,申請書的電子版與紙質版的內容必須完全一致。紙質版申請書應由申請者所在單位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單位負責人在申請書上簽字并加蓋單位公章后郵寄(或快遞)到實驗室。
聯系人:常國敘
聯系電話:020-84096285,14785314494
E-Mail: 2925064192@qq.com[1]
通訊地址: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侖頭路21號廣東財經大學(廣州校區)北4樓204室
郵政編碼:510320
附件:
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成果署名標注
成果署名單位:
中文署名單位為: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廣州中國,郵編510320;英文署名單位為: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 with Big Data Application, Guangzhou, China PC510320。
項目資助標注:
中文“廣東省財稅大數據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資助”(項目編號2019B121203012);英文“Open Found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ublic Finance and Taxation with Big Data Application”(No.2019B121203012)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